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95.民以食为天

(2015-11-27 06:58:20)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成语源之十五读文】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

原文: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资治通鉴》第10)

译文:我听说“懂得民以食为天这一道理的人,帝王的事业可以成功”;帝王以百姓为基础,百姓以粮食为根本。敖仓,作为天下转运粮食的集散地已经很久了,我获悉那里贮藏的粮食非常多。

句释:“民以食为天”,形容粮食的重要

【读后随笔】

“民以食为天”,说的是百姓以粮食为生存之根本,形容民食的重要。此语出自郦食其之口。郦食其,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秦末农民战争时归附刘邦,被封为广野君。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争夺天下的激烈战争。彭城(今江苏徐州)一战,刘邦大败,退荥阳(今河南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县氾水西)。项羽兵马很快逼临,刘邦打算放弃荥阳、成皋西撤,以避免项羽锋芒。此时,荥阳西北的敖山上有秦时建成的巨大粮仓,名叫敖仓。敖仓里积存着大量粮食。郦食其于是向刘邦提出抢先占领敖仓、掌握粮草的建议,并说了“民以食为天”那句话。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分兵坚守敖仓,从而保证了军队的粮草需要,取得了作战主动权,为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民以食为天”,是个硬道理。一个国家没有粮食,百姓吃不上饭,这个国家的政权不可能稳固。战争年代,用“食为天”来说明粮食对战争取胜的重要;和平建设时期,用“食为天”来说明,粮食与民众的依存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定要重视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储备。“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古云:食为人天,农为政本。在中国历史上,凡有眼光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无不重视农业。法家思想曾盛行一时,就是他们顺乎潮流提出了重农主张。史称法家为“耕战之士”或“辟草菜,任土地者”,其原因也在于此。先秦时期的道家学派庄子在《天下》中说:“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意思是说,以耕作为常务,以衣食为首位,繁殖牲畜,充实仓廪,把老弱孤寡放在心上,使他们都能得到抚养,这就是人民生存的道理。

今天,仍要把农业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粮食是民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发展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吃饭问题。任何时候对此不能有半点疏忽。“农业兴,国家盛”的道理是不容置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