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086.魏襄王“问定”

(2015-10-28 06:47:41)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王侯篇之十七读文】

原文:魏惠王薨,子襄王立。孟子入见而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资治通鉴》第3)

译文:魏惠王去世,其子即位为魏襄王。孟轲前去拜见他,离开后对别人说:“襄王样子就不像一个君主,和他接触也无法产生敬畏之感。他猛然问我:‘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才能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回答:‘不滥杀人的人能统一。’‘谁愿意让他统一呢?’我回答说:‘天下的百姓都愿意。大王您知道禾苗吧,七、八月间遇上大旱,禾苗都干枯萎靡。这时天上乌云密布,大雨滂沱,禾苗就生机勃勃,一片葱郁。这样的势头,谁能阻挡!’”

简介:魏襄王(?—公元前296年),战国时魏国国君。姬姓,魏氏,名嗣。魏惠王之子。公元前319年,魏惠王死继位,公元前318年—前296年,在位23年。魏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6年)死,其子昭王立。

【读后随笔】

长期以来,人们读到这段记载,习惯于从传统角度去理解“孟子见魏襄王”,而魏襄王总是消极的被动者,孟夫子却常常是积极的正确者。于是乎,种种责怪魏襄王议论由此而生:什么襄王不像个君主,什么襄王让人无法产生敬畏感,什么襄王提出的问题没有水准等等。至于“天下恶乎定”“谁能统一”、“谁愿意让他统一”,似乎也问得有些幼稚。

其实,换个角度去理解“魏襄王发问于孟子”,魏襄王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消极人物。这位刚刚即位的国君,首先不摆架子,不显王威,有什么不好;其次他突然发问又有什么错;更为重要的一点,他问到“天下恶乎定”有什么不正确。应该说此问并没有脱离民心民意。战国年代,战火纷飞,天下大乱,把老百姓坑苦了,人民企盼过安定的日子,是很自然的事,也是当时的大事。“天下怎样才能安定”,不正是迫切要求回答的问题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魏襄王发问于孟子并没有什么不妥,反而正是新国君应该思考的问题。

魏襄王在位20多年,虽然没有大的作为,但也没有大的失误,一般认为是个守成之君。他“问定”之意,是想让民众过安定的日子,应该说主观愿望是好的,也是百姓所向往的生活。古云:“安居乐业”,也是这个意思。老子说得更好:“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80章)意思是,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物,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享受着安定的环境,从事着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心满意足不与人来往。通俗地说,吃好、穿好、住好、劳动好,永久没有争斗、没有战争。这样的日子,你到民间去问问,老百姓谁不乐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