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084.负荆请罪
(2015-10-24 06:31:07)
标签:
文化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成语源之四】
时间: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
原文: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谢罪,遂为刎颈之交。(《资治通鉴》第4卷)
译文:廉颇听后很惭愧,便赤裸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负请罪,两人从此结为生死之交。
【读后随笔】
提到“负荆请罪”这句成语,自然会想到“将相和”。“负荆请罪”者为将,叫廉颇;被“负荆请罪”者为相,叫蔺相如。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赵惠文王时任上卿,屡次率兵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之战,坚壁固守三年,后因赵孝成王改用赵括为将,致遭大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任相国,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不得志,奔魏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老死于楚。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名相。赵惠文王时,秦强索“和氏璧”,他受命携璧入秦,当廷陈词力争,终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他随赵王赴秦相会,善于应对,使赵王免遭屈辱,升任上卿。古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公元前259年去世。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惠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蔺相如随赵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约,使赵王没有屈辱,因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点小功,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是卑贱门客,我深感羞耻,在他之下我难以忍受。”并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廉颇如此激动行事,不肯与廉颇相会,远远看到廉颇,便调转车子回避。相如的门客为此感到到羞辱,请求告辞。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众门客回答:“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秦王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秦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这样忍让,就是为了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计较个人私怨。”廉颇听到这些话后,感到很惭愧,于是脱去上衣,露出肉体,背着荆条,前去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两人“交欢言和”,为“刎颈之交”。
中国历史上的蔺相如和廉颇,的确值得一书。上卿(相当于宰相)蔺相如以国为重,不计私仇,忍让大度,令人敬佩;将军廉颇忠心为国,勇于改过,“负荆请罪”,也令人赞叹。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了国家的利益,忍让为怀可佳,“负荆请罪”更加可贵。
“负荆请罪”,本意是背着荆条请求对方责罚;后来用于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旧五代史·周书·刘言传》:“兼使人徐筠等进贡之时,礼仪有失,尚蒙赦宥,未置典刑,敢不投仗责躬,负荆请罪。”现代的认错赔罪,不需要再背上荆条了,但只要有诚意、真心请人家责罚,也切合成语“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