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78.“以人为镜”

(2015-10-06 06:07:44)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原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警言选读文】

公元643年,唐朝良臣魏徵去世。唐太宗李世民几次失声痛哭,并深情地对身边的大臣说了这样一番话:

原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资治通鉴》第196)

译文:人们用铜当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帽子;用古代历史当镜子,可以看到历朝的兴衰隆替;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对错。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最好的镜子!

简释:“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意思是,用铜当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帽子;用古代历史当镜子,可以看到历朝的兴衰隆替;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对错。此句所涉及的是“以人为镜”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善于对比和反省。

【读后随笔】

唐太宗的一番“镜论”,着实精彩感人,回味无穷,告诫人们要善于借鉴,重于反省。“铜镜”,平常的镜子,平常的功能,可以帮助人解决自身看不见的“衣冠”问题;“古镜”,过去的历史并非过去,它还有益于今天和明天,给人以“兴替”之启示;“人镜”,从铜到史再到人,层层深入,使主题得到升华,“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种人是什么样的人?在唐太宗心目中,这种人就是像魏徵那样敢于直言的人。

铜镜、古镜、人镜,都是镜,有公正、公平、公开之特征。尤其是像魏徵这样的人镜,毫不掩饰地道出别人的缺失,是多么的可贵啊!贞观后期,唐太宗不听劝阻,追求浮华享乐,在洛阳兴建飞山宫,住在洛阳昭仁宫时总怨贡纳的食物不好吃等。魏徵就此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劝太宗做到善始善终,并写了《十渐不克终疏》,列出了太宗洋洋十大过错。唐太宗看后十分震惊地说:“如果不是你的批评,朕还以为现在的所为是对的,与贞观之初没有什么两样呢?看来,人要做到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啊!

唐太宗是封建时代的皇帝,皇帝是“真龙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敢说他有问题,更无人敢指出他的缺点和错误。然而,太宗这位皇帝则不同,他懂得皇帝也是人而不是神,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同时也懂得他人的直言就象镜子,可以照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那么,作为现代人,尤其是现代的领导者,不是更应该懂得虚心听取别人批评意见的必要和重要吗?“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古训,应该铭记在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