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077.“所短所长”
(2015-10-01 05:54:29)
标签:
文化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原句:人有所短乃见所长
【警言选读文】
这是公元638年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一件事。霍王李元轨原本有不少长处和优点。可有人询问处士刘玄平:霍王有什么长处?刘玄平却语出惊人地回答:“没有什么长处。”当问话人迷惑不解时,刘玄平说了一句话,解开了这种迷惑,这句话是:
原文:夫人有所短乃见所长,至於霍王,无所短,吾何以称其长哉! (《资治通鉴》第195卷)
译文:人有短处才能见到他的长处,至于说霍王,没有短处,我怎么能说出他的长处呢!
简释:“人有所短乃见所长”,意思是,人有短处才能见到他的长处。此句所涉及的是“所短所长”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任何人有优点也有缺点。
【读后随笔】
现在,一些人在评价一个干部时,往往“短”的意识不强,或多说长少说短,或只说长不说短,即只说优点不说缺点。以为这是一种调动积极性的好办法,殊不知,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
说长不说短,既违反客观实际,又是对被评价者、对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任何人不可能只有长处没有短处,“金无赤金,人无完人”,说的是这个道理。把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客观地反映出来,于人于事都有益处。由此可见,说长不说短与其说是在掩盖短,不如说是在否定长,因为一种只有长没有短的评价,其可信度往往会受到正常人的质疑。也就是说“人有所短乃见所长”。
当然,在说“人有所短乃见所长”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另一句话,就是:人有所长乃见所短。否则,就会陷入片面性的泥潭。古人有云:“直之失也,讦;刚之失也,厉;和之失也,懦;介之失也,拘。”这里所说的直、刚、和、介都是长处,但往往可以从这些长处看到短处,正直的短处在于好斥责别人而不徇情;刚强的短处在于严厉;平和的短处在于软弱;耿介的短处在于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