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079.齐威王“论宝”

(2015-10-07 06:13:32)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王侯篇之十读文】

原文: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经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资治通鉴》第2)

译文:齐威王、魏惠王在郊野约会狩猎。魏惠王问:“齐国也有什么国宝吗?”齐威王回答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小,尚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大珍珠。以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国宝吗?”齐威王说:“我对国宝的看法与你可不一样。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我的大臣中还有位盼子,让他镇守高唐,赵国人被吓得不敢向到黄河边来打渔。我的官吏中有位黔夫,令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赵国人在西门望空礼拜求福,举家来投奔的多达七千家。我的大臣中有位种首,让他抓捕盗贼,能做到让那里出现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魏惠王听了面色十分惭愧

简介:齐威王(公元前378—前321年),战国时齐国君。田氏,名因齐,一作婴齐。齐大夫田完的十一世孙,田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继位,自用王号,是为齐威王。在位期间,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齐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大败魏军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迫使魏惠王互尊为王。他继其父桓公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稷门外稷下广置学宫,招揽学者,任其讲学议论。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321年)卒,子宣王辟彊立。

齐威王(?—前320),战国时齐国国君。田氏,名因齐,一作婴齐。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周显王十二年(公元前357年)任用邹忌为相,加紧整顿朝政,广开言路,提倡进谏,赏罚分明,任用贤才。他任用田忌为将和孙膑为军师整顿军队,增强训练,加强武备。由于齐威王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国力渐强,以至使齐国成为当时东方的最强国。

【读后随笔】

什么是国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齐威王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珍珠非一国之宝,他已有的四大人才才是国中瑰宝。檀子守南城、盼子守高唐、黔夫守徐州、种首守内政,他们个个威武好样,人人“将照千里”,完全超过了十枚“径寸之珠”。这就是齐威王田因齐论“宝”的观点,也是他治理国家的风格。

齐威王所治理的齐国,在当时之所以国力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是因为齐威王重视了人才、有了人才。在他身边虽然聚集了檀子、盼子、黔夫、种首四大干将,但并不满足。在齐威王看来,得人才者如得宝,得人才者得天下。因此,他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总是千方百计地多得到一些人才。

齐威王拜师于孙膑,也是“以才为宝”观念的体现。孙膑只因兵法才能过人,在魏国被人害得砍断了双脚,成为残疾人。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偷偷地把孙膑藏在车中拉到齐国。齐国大臣田忌将孙膑奉为座上客,又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马上向孙膑请教兵法,孙膑对答如流,齐威王便当即拜孙膑为师。不久,齐威王计划出兵援救赵国,想任命孙膑为大将军。可孙膑认为自己是个残疾人,坚决辞谢。后来,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军、孙膑为军师,让孙膑坐在帘车里出谋划策。这次出兵,由于听从了孙膑的计策,所以既解救了赵国,又大败了魏军。

齐国建都临淄(山东临淄县),在西周东周时,齐都是大诸侯国。疆土南有泰山,与楚鲁宋为邻;北有渤海,隔海与燕为邻;西有清河,与赵为邻;东滨大海。齐国富兵强,与秦远隔,不受秦兵直接威胁。到齐威王时期,正因为齐威王惟才是用、以才为宝,齐国更是人才济济,具有很的战斗能力和保卫能力,以檀子守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楚人不敢东逼;使盼子守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赵人不敢东至黄河;使黔夫守徐州(今山东滕县南),燕、赵震惧,齐国无论国力还是军力都成为东方强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