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72.“用人如器”

(2015-09-16 05:15:16)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原句: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警言选读文】

这是公元627年,唐太宗就人才问题,对他的大臣封德彝说的一句话:

原文: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资治通鉴》第192)

译文: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长处,古时候国家达到大治的,难道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吗?

简释:“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意思是,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长处。此句所涉及的是“用人如器”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善于利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读后随笔】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一语,并不陌生。此语出自于唐太宗李世民之口。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令大臣封德彝荐举贤才,可封德彝很长时间没有选到一个人。太宗问其因,封德彝说:“我已尽心尽力了,而是现在没有贤才!”于是,太宗用这句话严肃地批评了封德彝。封德彝细细一想,深感羞惭,认识到不是这个时代没有人才,而是自己在“用人如器”上出了问题。

纵观历史,“封德彝”现象,往往反复再现。为什么?尽管原因多样,但归根到底,问题仍是出在“用人如器”上。因此,选人用人要牢固树立“如器”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把这个观念树立起来,不停留在嘴上、文件上,而融入到实践中去,必然会开创“人才聚济”的新生面。

“用人如器”,要增强“有”的意识。器,《说文》:“器,皿也。”器皿,谁家都有。“用人如器”,解决了一个“有”的问题。也就是说,人才不仅人家有,自己也有;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叹息没有人才,就是没有“器”的意识。有了“器”的意识,就会发现人才就在自己身边。

“用人如器”,要掌握“用”的艺术。《汉书·王褒传》中说:“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用人才,如同用器皿一样,不同的器皿,有不同的用处,不能不用,也不可错用。同时,要用够、用足。只有这样,才能取其所长,各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用人如器”,还要倾注“爱”的情感。使用人才,对于使用者来说,有一个感情问题。换言之,就是使用者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要有爱的付出。人,虽不是器皿,但人的任用与器皿的使用有某些相通之处,都需要使用者倾注于感情,即“爱”。这种“爱”是公正的、自然的,不允许偏私,也不应该做作。公正、自然的爱,使人才感到亲切真诚,各得其所,不至于造成人才的人为浪费和流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