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073.幽厉失德

(2015-09-17 05:53:05)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王侯篇之四读文】

原文: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资治通鉴》第1卷周纪一 公元前403年)

译文:呜呼!周幽王、周厉王丧失君德,周朝的气数每况愈下,礼纪朝纲土崩瓦解,下欺凌上衰败,诸侯国君恣意征讨他人,士大夫擅自干预朝政,礼教从总体上已经有十之七八沦丧了。

简介:幽厉指的是周幽王与周厉王。周幽王(?—公元前771年),西周末代国王。姬姓,名宫湟(湟,一作涅、湼)。宣王子。公元前781—前771年在位。在位期间,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地震与旱灾,使人民流离失所。任用虢石父执政,实行“专利”,引起国人强烈不满。又进攻六济之戎,大败。因宠爱褒姒,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申侯联合曾、犬戎等攻周,他被杀死于骊山下(在今陕西临潼东南)。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周厉王(?—公元前828年),西周第十位国王。姬姓,名胡。公元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任用荣夷公执政,实行“专利”。又命令卫巫监视口出怨言的“国人”,发现就将他们杀死,引起反抗。公元前842年“国人”造反,包围王宫,袭击厉王,他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公元前828年死于彘。谥号“厉王”。

【读后随笔】

周幽王“烽火一笑”,是他“失德”的反映。周幽王自得美女褒姒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入宫以来从未笑过一次。为博得褒姒一笑,幽王悬赏千金求计。佞臣虢石父替幽王想出一个点燃烽火台的主意,得到幽王的采纳。

幽王、褒姒、虢石父登上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火光冲天,各路诸侯以为犬戎打过来了,纷纷领兵赶到,原来是周天子在此饮酒作乐,戏弄诸侯。褒姒看到这一幕,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看到这一笑,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

公元前771年的一天,犬戎真的打过来了。周幽王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此时,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受过愚弄的诸侯再也不来了。幽王叫苦不迭,只好奔波逃命,后被追兵杀死在骊山。至此,西周宣告灭亡。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古人认为西周的灭亡是女色所致。《诗经小雅》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其实,西周之亡,并非褒姒所致。褒姒一笑,笑的是昏君愚昧、佞臣丑陋。西周的灭亡,是统治阶级的腐败没落与危机四伏。正如史学大师郭沫若所言:“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促进社会矛盾不断发生,终于导致了宗周的灭亡。”

周厉王“堵言止谤”,也是“失德”的表现。据记载,周厉王的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他。厉王知道后大怒,并派出巫者四处监视,发现后立即杀死。这样一来,路人都不敢说话,只好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过。厉王高兴了,以为自己可以止住谤言,并把此事告诉召公。

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堵住人们的嘴巴,要比堵住流水更厉害。水蓄积多了,一旦决口,伤害更大;不让人说话,道理也是这样。所以,治水者开通河道,使水流通畅,治理民众者,也应该放开他们,让他们说话。……嘴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嘴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之口,将会维持多久呢?”周厉王不听。

国都里的人,不再敢讲话了。这样的局面,只维持了两、三年。公元前842年,“国人”起来造反了,其势象潮水般的汹涌,不可阻挡。人潮包围了王宫,高喊口号,捉拿厉王。厉王见势不妙,只好夺路逃命。后将厉王放逐至彘,即今山西霍县,并死在那里。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不让人说话,反倒容易陷入危险境地。正如召公所言:“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史记周本纪第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