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071.“没没察察”
(2015-09-13 05:58:56)
标签:
文化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原句:勿没没而暗,勿察察而明
【警言选读文】
唐太宗时期,直中书省张蕴古,呈给太宗一篇《大宝箴》。太宗看后深为嘉许,并提拔张蕴古为大理丞。下面这句话出自《大宝箴》:
原文:勿没没而暗,勿察察而明,虽冕旒蔽目而视于未形,虽璜纩塞耳而听于无声。(《资治通鉴》第192卷)
译文:不要什么都不知道,使自己变得昏庸糊涂;不要什么都知道,使自己变得自以为是,而要在皇冠旒苏摭住双眼之前就看清事物的未成形状态,在璜纩挡住耳朵之前就听清事物的声音变化。
简释:“勿没没而暗,勿察察而明”,意思是,不要什么都不知道,使自己变得昏庸糊涂;不要什么都知道,使自己变得自以为是。此句所涉及的是“没没察察”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要善于分析观察、预想预测。
【读后随笔】
古人所云的那段“没没察察”,历来有多个释译版本,但主要意思大体一致。笔者读后却有另样的初浅体会,以为“没没察察”之说,给人的主要印象是,善作预想预测。做人,尤其是君王,不要过于糊涂,也不要过于精明,只要善于预想预测就可以了,闭目则可以看清事物的后续发展,堵耳则可以听清事物即将发出的声响。所谓“视于未形”、“听于无声”,没有正确的预测预想,好多事是难以达成的。
生活实际中有这样的说法,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很多时候有不少事情不是做不了,而是没有想到;想到了,头脑就清醒,行动就自觉。明代嘉靖年间有个名叫陈继儒的人,他在《集醒篇》里预测到许多值得“大清醒”的问题。他说:“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意思是说,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会给他一点小小的福份以煽动他的骄慢,考验一下他会不会消受;上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会给他一点小小的祸患让他引起警戒,考验一下他会不会自救。
灾祸构成对人的威胁,往往不是它的隐蔽性,非在“天道”,实在“人事”,在于人们自身不注意预测预防所致。所以,吕坤《应务》中说:“天下之祸,多隐成而卒至,或偶激而遂成。隐成者贵预防,偶激者贵坚忍。”此话讲得很好,天下的祸事,多是暗中潜藏则突然来临的,或者是偶然激化而终至成祸的;对暗中潜藏的祸事贵在预防,对偶然激化的祸事贵在坚强。所以,对灾祸的发生,不要“没没而暗”,也无法“察察而明”,重在预测预防,贵在坚强忍耐。
由此看来,做人做事不要“没没而暗”,也不必“察察而明”,愚昧无知要不得,自以为是不可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做出正确的预想预测。客观世界是纷纭复杂的世界,你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就得好好观察分析,不仅要观察分析事物的内在特点,而且还要观察分析事物的外在联系;不只是分析观察事物的过去,还要分析观察事物的未来。只有深入到事物中去,坚持多观察,不搞片面性,多分析,不搞表面性,才能去伪存真,拨开现象的迷雾,反映事物的本质。总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科学的预想预测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