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69.“城门池鱼”

(2015-09-07 05:43:16)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原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警言选读文】

公元547年,东魏军司杜弼写一檄文送给了梁朝。其后,梁室的祸败,正如杜弼所说的那样。下面是檄文中的一段话:

原文:但恐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横使江、淮士子,荆、扬人物,死亡矢石之下,夭折雾露之中。(《资治通鉴》第160)

译文:只恐怕楚国丢掉猿猴,树林遭受祸灾;城门着了火,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这里的鱼就没有水了,使江淮士子、荆扬人物,横死于乱箭飞石之下,丧身于迷雾湿露之中。

简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是,城门着了火,为了救火动用护城河中的水,这里的鱼也遭殃了。此句所涉及的是“城门池鱼”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比喻无辜受连累,遭祸殃

【读后随笔】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语,殃:灾祸;池:护城河。意即城门着了火,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就死了。实际上,此语是源于春秋战国时的一则典故:宋国有一位叫池仲鱼的人,家住靠近城门,有一次城门起火,蔓延到他家,将他烧死了。后借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无辜受连累,遭祸殃。

人世间,无缘无故受牵连而倒霉的事总有出现。清末作家吴沃尧的长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揭示了许多这样的人和事。八九回里说:“你们这件事闹翻了,他们穷了,又是年终闹饥荒,连我养老的几吊棺材本,只怕从此拉倒了,这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呢!”很明显,这里的“城门失火”,指的是天灾人祸。天灾人祸的殃及,都会给无辜者带来苦楚。

“城门失火”,难以避免。但“池鱼”者可以加强自我防护,尽量去减少殃及。同其它祸害降临一样,“城门失火”也一定会有某些征兆。古云:“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霜也,草虫知之。知之于将萌,而避之于未至。”虫草在灾祸到来之前就知道它,同时也能躲避它,这是各种生灵的本能。人比虫草高级得多,只要细致观察、勤于思考,心不存阴暗,行不作坏事,总是可以对避灾免祸有帮助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作为一种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必然长期存在。善良的人们,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祸害。怎么办?古人刘伯温在《郁离子》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值得领悟:

“昔者孔子以天纵之圣而不得行其道,颠沛穷厄无所不至,然亦无往而不自得。不为无益之忧以毁其性也。是故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而已。若夫吉,天空司之,吾何为而自孽哉?”这段话的大意是,从前孔子凭上天纵容的圣贤却不能实行他的主张,颠沛流离,穷困艰难,没有不去的地方,然而所到之处却很不得意。不要让无益的忧虑而毁灭了自己的天性。所以君子生在世上,也就是应做他所能做到的,不做他所不能做到的罢了。至于那吉、凶、祸、福,确实是由上天掌管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自寻烦恼、自找罪受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