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事066.吴末之乱
(2015-08-28 05:58:16)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时间:公元265—279年;地点:建业(南京);人物:孙皓
【乱事之九读文】
史书记载,东吴孙权的家族乱得很。宠妻间争做皇后,儿子间争做太子。家庭间的乱影响到外廷,朝官们分成拥嫡拥庶两派。孙权终于废太子孙和,立孙亮为太子。拥嫡派陆逊、顾谭、张休等都遭受惩罚,两派争斗更加激烈。孙权死后,孙亮继位,宗室孙琳废孙亮,立孙权第六子孙休。孙休死,孙和子孙皓立为吴皇帝。此时的东吴已经衰败,孙皓属于东吴的末代皇帝。孙氏宗室更是乱得不可再乱,吴主孙皓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凶残的乱世昏君。像孙皓这样的乱世者,败业破国是可想而知的。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月,西晋将领王浚率军攻入建业,人心涣散、一触即溃的吴国终于彻底灭亡了。
原文:壬寅,王浚舟师过三山,王浑遣信要浚暂过论事,浚举帆直指建业,报曰:“风利,不得泊也。”是日,浚戌众八万,方舟百里,鼓噪入于石头。吴主皓面缚舆榇,诣军门降,浚解缚焚榇,延请相见。收其图籍,克州四,郡四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兵二十三万。(《资治通鉴》第81卷)
译文:壬寅(十五日),晋将王浚的舟师经过三山,王浑派信使邀请王浚暂时过来商量事情,王浚正扬帆直逼建业,回复王浑说:“船行正顺风,不便停下来。”这一天,王浚的八万士兵,乘着相连百里的战船,擂鼓呐喊进入石头城。吴主孙皓反绑双手,载着棺材,到军营门前投降。王浚为孙皓松了绑,焚烧了棺材,请他相见。晋接收了吴的地图、户籍,攻克了吴的四个州,四十三个郡,五十二万三千户,二十三万名士兵。
【乱事印记】
吴末之乱,乱源在孙皓。孙皓(242—283)东吴末代皇帝。字元宗,父孙和,祖父孙权。始封乌程侯,东吴永安七年(公元264年)被拥继位,在位十七年。他是中国历史上以凶残著名的乱世昏君。
东吴景帝孙休时,孙皓被封为乌程侯。孙休死后,东吴内忧外患,形势十分严峻,希望有个年长的国君当政,以便固国自保。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劝说孙休妃朱太后废太子,立孙休之侄、乌程侯孙皓为嗣君。朱太后从国事出发,同意了这一建议。濮阳兴、张布顺利地迎来孙皓,立为吴帝,改元元兴。孙皓即位之初,颇有振作之象。他发布优诏,开库放粮,赈济贫民,又将后宫内宫女放出以配无妻之人。对此,朝野一片赞誉之声,以为衰败的吴国有救了。谁知好景不长,希望很快成了失望。孙皓从此不再问政事,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看到这样的变化,濮阳兴、张布不免有些后悔。有人趁机对濮、张二人加以谮毁,孙皓也不念二人迎立之恩,诛杀了他们,并夷其三族。接着,又遣人诛杀了朱太后。同时,将吴景帝的四个儿子,统统赶走杀绝。孙皓乱世的第一恶,就是杀尽这些恩人。
宠奸任佞,是孙皓乱世的又一恶。奸臣何定卑鄙阴险,善于谄上欺下,曲意媚主,百般讨好,获得孙皓的极度信任,不断地委托他办各种事情,何定也由此弄权,作威作福。后来何定劣迹昭彰、秽声远扬,朝野一片谴责之声。孙皓为平息众怒,不得起才下令诛杀了何定。孙皓的爱妾经常命人去市场公然抢劫百姓财物,民众敢怒不敢言。司市中郎将陈声把抢劫者绳之以法,爱妾向孙皓哭诉陈声不是,孙皓立即将陈声逮捕,命人锯断其颈,为爱妾解恨。孙皓在大造宫室之外,又命工匠以黄金制成各种首饰,命宫人戴着这些首饰取乐,戴坏了马上换新的,这样来回折腾,不断挥霍,使国库为之一空。
孙皓乱世还有一恶,就是滥杀无辜。侍郎张尚因多才多艺、言语敏捷,也使孙皓嫉恨,终因言语违忤而被杀害。孙皓命人将水流引入昭明宫内,后宫若有不曲意逢迎的人,马上杀死,扔进水中冲走。孙皓杀性一起,或剥人面皮,或挖人眼睛,残酷之极,亘古未有。加上他宠信邪恶,残害忠良;屡兴劳役,众庶皆苦。东吴被他搞得国无宁日,上下离心,孙皓也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孙皓投降晋军后,被押至洛阳,四年后死去,结束了其凶残暴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