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066.石敬瑭“儿臣”皇帝
(2015-08-27 05:50:49)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皇帝之六十六读文】
原文:石敬瑭遣间使求救于契丹,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刘知远谏曰:“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敬瑭不从。表至契丹,契丹主大喜,白其母曰:“儿比梦石郎遣使来,今果然,此天意也。”乃为复书,许俟仲秋倾国赴援。(《资治通鉴》第280卷)
译文: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石敬瑭派密使向契丹求救,命桑维翰草拟奏章向契丹主称臣,并且请求用对待父亲的礼节来侍奉他,约定在大事成功之日,划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给契丹。刘知远劝谏石敬瑭说:“称臣就可以了,用父亲的礼节对待他就太过份了。拿丰厚的金银财富贿赂他,自然足使他发兵救援,不必许诺割让土地,恐怕以后要成为中国的大患,后悔就来不及了。”石敬瑭不听。奏章送到契丹,契丹主耶律德光大喜,对其母亲述律后说:“孩儿近来梦见石郎派遣使者来,现在果然来了,这真是天意啊。”于是他就给石敬瑭写了回信,答应等到仲秋时节发动全国的兵马来援救他。
简介:石敬瑭(公元892—942年),后晋的建立者。沙陀部人,祖籍山西太原,父石绍雍,母何氏。后唐时为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清泰三年(公元936年),与契丹贵族联手灭后唐、建后晋。公元936—942年在位,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史称后晋高祖。称帝后的石敬瑭,在契丹首领耶律德光面前依然只敢以臣子自居,每年都要贡送大量财物。后晋时期,人民苦不堪言,社会经济生产也遭到严重破坏。
【读后随笔】
石敬瑭勾结契丹贵族,灭后唐,受契丹册封为帝,建立后晋,并割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尤为可耻的是,他竟呼比自己小十一岁的契丹主为父。由此看来,他所建立的政权是儿政权,所做的皇帝是儿皇帝。
石敬瑭出生在太原汾阳,自小跟随其父学习了一些刀枪骑射本领。从军后,深得李嗣源器重,将他招为女婿;李嗣源登上皇位(后唐明宗),他被晋封开国公,赐号“耀忠匡定保节功臣”;明宗末年,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藩汉兵马车总管,从而掌握了后唐军事大权。后唐明宗死后,闵帝李从厚即位。由于闵帝优柔寡断,大权旁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这时,44岁的石敬瑭由众官簇拥着,口称“儿臣叩见父皇”,拜倒在年仅33岁的耶律德光脚下。之后,仰仗契丹的支持,率兵开进洛阳,做了皇帝,开始了五代第三个王朝——后晋。
以受辱来维持双方关系的融洽,求得皇帝之位,骨气丧尽,羞耻皆无,好似威风神气,实则是个附庸,说到底不过是替人看家而已。奴颜、媚骨、做儿皇帝,终久不会有好日子过,只能演化出历史悲剧来。石敬瑭在位七年间,瞧不起他的人有之,恨他的人有之,觊觎皇位的人有之。而契丹的这位父皇帝更不把他放在眼里,稍有不如意就加以斥责。后晋高祖石敬瑭整天像睡在丛棘烈火上一样,难得安生。在内外交困之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五月,石敬瑭因契丹使者责问晋朝招纳吐谷浑而忧郁生病,六月十三日在保昌殿闭上了眼睛,死时5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