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事052.豫章起义
(2015-07-08 05:38:31)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义事之十二读文】
原文:鄱阳贼帅操师乞自称元兴王,建元始兴,攻陷豫章郡,以其乡人林士弘为大将军。诏治书侍御史刘子翊将兵讨之。师乞中流矢死,士弘统其众,与子翊战于彭蠡湖,子翊败死。士弘兵大振,至十余万人。十二月,壬辰,士弘自称皇帝,国号太平;遂取九江、临川,南康,宜春等郡,豪杰争杀隋守令,以郡县应之。其地北自九江,南及番禺,皆为所有。(《资治通鉴》第183卷)
译文:鄱阳的贼帅操师乞自称元兴王,建年号始兴。他率兵攻陷了豫章郡,任命同乡林士弘为大将军。炀帝下诏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前去讨伐操师乞。操师乞中流矢而死,林士弘替代他统帅部众。林士弘与刘子翊在彭蠡湖交战,刘子翊战败身亡。林士弘军威大振,兵力达到十余万人。十二月,壬辰(初十),林士弘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年号太平。于是林士弘又攻取九江,临川、南康、宜春等郡,各地豪杰竞相杀死隋朝的郡守县令,以整个郡县来响应林士弘。北自九江、南到番禺的广大地域都为林士弘所据有。
【起义印记】
隋末,在我国南方也接连爆发农民起义。其中,操师乞、林士弘领导的起义军,最富有代表性,也是较为强大的一支起义军。因为这支起义军,长时间活跃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地区,后又用武力占领了豫章,人们常常称之为“豫章军”和“豫章起义”。
操师乞是这支起义队伍的创建者,后由林士弘接任领导。操师乞(?—616),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在攻陷豫章城之后,再与隋军作战时,不幸中矢身亡,后由同乡林士弘率领。林士弘早年投奔操师乞军队,作战有勇有谋,深得操师乞信任,并指定为接任者。操师乞牺牲后,他继承操师乞的遗志,统领义军大败隋军于鄱阳湖,杀死隋将刘子翊,既为操师乞报了仇,又使自己的队伍发展到十多万人。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十二月,在豫章形势较为稳定后,称帝于豫章,国号楚,建元太平。随后,又攻占了九江(今属江西)、临川(今江西)、南康(治所在今江西赣州)、宜春(治所在今江西宜春东)等地。很快,他的起义军控制了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州)的广大地区,并在统治区开展生产,建设“鱼米之乡”。
林士弘起义军盛势五年之后,开始转衰。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十月,林士弘派遣他的弟弟鄱阳王林药师攻打循州(治所在今广东惠州东北),唐循州刺史杨略与林药师交战,杀了林药师。不久,其部将领王戎以南昌州(治所在今江西永修西北)降唐。林士弘担心战火给百姓带来灾难,请求投降。随即又逃入成安(今江西安福东南)山洞,袁州百姓相互聚合响应和保护林士弘,洪州总管派兵打败了他们。恰好此时的林士弘死亡,其部众遂溃散。
豫章起义从公元616年算起,也只坚持了五六年,终告失败。然而,这五六年间,正值隋唐之交,战火不断,给百姓造成灾难性的痛苦。操师乞、林士弘从生于这块土地、热爱这里的乡民出发,敢冒死亡之险,在这里立国建元,保卫自己的乡土,建设“鱼米之乡”,深得民众的响应和拥戴。五年天下大乱,五年豫章地区的兴平,或许这就是此次起义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