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053.李世民“吞蝗”皇帝
(2015-07-10 04:49:10)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皇帝之五十三读文】
原文: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这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资治通鉴》第192卷)
译文: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长安地区出现了蝗灾。辛卯(十六日),太宗到玄武门北面的禁苑,看见了蝗虫,拾取几只蝗虫,祷祝说:“百姓视谷子如生命,而你们却要吃掉谷子,宁可让你们吃我的肺肠,也不让你们吃掉谷子。”这时,举手要吞掉蝗虫,身边的人劝谏道:“吃脏东西容易得病。”太宗说:“朕为百姓承受灾难,为什么要回避疾病!”于是吞食掉蝗虫。这一年,蝗虫没有成为灾害。
简介:李世民(公元598—649年),唐王朝第二代皇帝。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父唐高祖李渊,母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公元626—649年在位,谥号“文皇帝”,庙号“太宗”,史称唐太宗。他与父亲李渊一道,为推翻隋朝统治,建立大唐帝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因而,其父称帝时,他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李世民的作为和政治地位,引起了他的哥哥皇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的妒忌,两人合谋要杀害李世民。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二人,得为太子,取得了皇位继承权;两个月后,其父退位,他登上了皇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勤于政务、广为纳谏,深得臣民拥戴,经过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李世民也因此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名主贤君之一。
【读后随笔】
请看看下面这番评述,便知唐太宗李世民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唐·吴兢在《上<</span>贞观政要>表》中说:“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自旷古而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虽唐尧、虞舜、夏禹、殷汤、周之文武、汉之文景,皆所不逮也。”太宗皇帝,可谓是中国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
一滴水见大海。“吞蝗消灾”可谓是一滴水,似乎算不了什么。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滴却可见一斑,使人看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和行为。李世民的作为,尤其是他开创的千古难得一见的“贞观之治”,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民本理念。太宗食蝗并非作秀而已,而是倾注了对士兵、百姓的情感,折射出唐太宗民本理念的光芒。
民本问题古老而现实。《孟子·尽心下》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历代君王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片面性。唐太宗则不然,他却有较为系统而深刻的认识。概括起来说,大致反映在以下一些层面上:
信民。太宗认为,对百姓、士兵不应该滥加怀疑,“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有人劝他不要与护卫将士一起练习射箭技术,这样做不安全,万一有个狂徒恣肆妄为,皇帝就会受到伤害。太宗却不这样看,他说:“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也就是说,对每个民众都要推心置腹,对每一位卫士都要充分信任,没有任何理由横加猜忌。他正因亲信士兵,很快训练出了一支精锐之师。
爱民。在唐太宗看来,无论处理何事都要出以公心,把民众装在心里,不能让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害,因为从根本上说,百姓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爱百姓犹如爱父母。所以,太宗对身边的人说:“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
尊民。唐太宗发现一个长期以来本末倒置的现象:过去总是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让百姓来尊奉皇室宗族。太宗认为,应该把这种现象颠倒过来,“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靠民。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意思是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仰仗百姓;刻削百姓来奉迎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饥,腹饱了而身死,君主肥了而国家灭亡。唐太宗常用这样的道理,教育大臣们不要脱离百姓,应该多为百姓排愁苦。在太宗看来,“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为民。唐太宗为民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他经常到各地巡视,劝课农桑。他说:“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从贞观三年(630年)起,太宗恢复了被废弃达数百年之久的籍田仪式,亲耕籍田,大力务农。用了不到十年工夫,彻底改变了唐初的残破面貌,全国上下“人人丰衣足食,家家马牛布野”,百姓无不喜笑颜开。
实事求是地分析“吞蝗”与“消灾”,并无必然联系,吞蝗可以消灾也无科学根据。唐太宗吞蝗消灾,带有深厚的迷信色彩。他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天子吞蝗便可灭蝗。其实,这只是一种主观愿望,难以解决客观问题。也就是说,生食了几只蝗虫,未必能消除蝗灾。据传,太宗吞蝗后这一年没有发生蝗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巧合。不过,人们看到的还是积极面,皇帝以身吞蝗,确实是在为百姓承受灾难。令人惊讶的是,蝗虫在今天的餐桌上,可以成为一道美味佳肴。当人们吃到美味的螃蠏时,自然会想到第一个吃蠏人;同样,当人们品味蝗菜时,也不应该忘记唐太宗,因为他是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吞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