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046.“江海百川”
(2015-06-21 04:49:53)
标签:
文化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原句:江海所以长百川者,以其下之也
【警言读文】
公元85年,归顺汉朝的南匈奴大胜北匈奴,并从北匈奴那里抢占了许多俘虏和牲畜。在这之前,北匈奴也同汉朝和解。问题是,南匈奴获得的战利品,该不该归还北匈奴?当时,东汉朝廷大臣对此意见不一。汉章帝不得不亲自出面处理这个问题。结果是,汉朝以高价买来南匈奴抢得的俘虏、牲畜,用以归还北匈奴,与此同时还按惯例,给南匈奴论功行赏。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章帝将汉王朝比作“江海”,要容得下像南、北匈奴这样的“百川”。由此引出了以下一段话:
原文:江海所以长百川者,以其下之也。少加屈下,尚何足病!(《资治通鉴》第47卷)
译文:江海所以成为百川的首领,是由于其地势低下。汉朝略受委屈,又有什么危害!
简释:“江海所以长百川者,以其下之也”,意思是,江海所以成为百川的首领,是由于其地势低下。此句所涉及的是“江海百川”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用以比喻有开阔的胸襟。
【读后随笔】
“江海长百川以其下之也”,出自东汉章帝之口,目的是用以解决大汉王朝与小匈奴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样比喻是否恰当,暂且不论。但用来说明处事要大度一些,还是合适的。做人做事,胸襟要像江海那样开阔,容得下人、容得下事,甚至还要容得下委屈。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能够容纳多大,他的成就也就有多大。
谚语说:“如果你只想种植几天,就种花;如果你只想种植几年,就种树;如果你想流芳万世,就种植观念。”所谓种植“观念”,就是要有一种好的精神状态,站得高、想得远,胸襟像江海那样宽阔,长百川“以其下之也”。不只是看到几天,也不只想到几年,而要从长计议。
“江海长百川以其下之也”,说的是江海的胸怀,告诉人们要像江海那样,有一种宽容“百川”的美德。在人与人之间应该讲究宽容,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等,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不应该把自己的看法、做法强加于人。
记得荀子说过:君子智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生活在人群中,就应该以宽容为怀,不要看不起别人,听不进他人的话,不愿意与性格脾气不同的人共事。一般说来,不能宽容别人的人,自己的天地也小了,就容易被经验主义、传统做法、习惯性思维以及眼前小利所束缚、所蒙蔽;就难以抓住机遇,排除困难,去开拓创新。
《庄子·田方子》:“缘而葆真,清而容物。”意思是,顺应万物而保持真性,心境清洁而包容事物。即便已是滔滔大海,只有顺应自然变化,容纳涓涓细流、潺潺溪水,才能成为百川之首;即便已是大智者,只有不计较个人得失,容纳各式各样的人物,才能成为众人所敬佩的人。相传,有个人去拜访老子,看到老子家中凌乱不堪,便大骂一通后扬长而去。第二天,此人又回来向老子致歉。老子淡然得很,不仅不责怪,还收其为门徒。这启示人们,做人和交友要胸襟坦荡,虚怀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