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事045.北方农民起义
(2015-06-17 06:44:32)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时间:公元18—24年;地点:河北
【义事之五读文】
新莽末期,由于王莽施行比西汉王朝更残暴的政治,待发已久的全国性大起义终于爆发了。不仅在南方有下江、新市、平林起义军,在东方有樊崇、逄安、徐宣等人率领的起义军,而且在北方黄河两岸大平原上,有大小起义军数十部,小部众数万人,大部数十万人。据记载,到淮阳王更始二年(公元24年),起义军遍及北方大地。
原文:是时,诸贼铜马、大彤、高潮、重连、铁胫、大枪、尤来、上江、青犊、五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萧王欲击之,乃拜吴汉、耿弇俱为大将军,持节北发幽州十郡突骑;苗曾闻之,阴敕诸郡不得应调。吴汉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曾出迎于路,汉即收曾,斩之。耿弇到上谷,亦收韦顺、蔡充,斩之。北州震骇,于是悉发其兵。((《资治通鉴》第39卷)
译文:当时,各盗贼铜马、大彤、高潮、重连、铁胫、大枪、尤来、上江、青犊、五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自率领部曲,总数有数百万人,到处抢夺掳掠。萧王刘秀打算进攻他们,于是任命吴汉、耿弇同时当大将军,持节征调幽州所属十郡的骑兵突击部队。幽州牧苗曾听到这个消息,暗中吩咐各郡不予理会。吴汉率二十余骑兵驰往幽州无终县。苗曾出城迎接,吴汉逮捕苗曾,当场处决。耿弇到上谷,也逮捕韦顺、蔡充,杀了。北州各郡震惊,于是尽发兵听候调遣。
【起义印记】
北方各地的起义队伍,大都是被暴政逼迫,无法生活的农民。这些农民忍饥挨饿,走投无路,只好以聚众起事来寻求生路。他们起义的初期行动,只是夺些粮食度日,希望岁熟得归乡里。他们当时的起义组织,也比较原始,一个首领率数千人,或数万人,各部间不按兵法部署,相互之间也无联络,更没有什么纲领、旗帜。
比如,其中最为强大的铜马军。开始时,自成一体,独立起义,后发展至数十万人。他们就地掳掠,打击各式各样的剥削者,维持自己的生活。更始二年(公元24年),被刘秀击破,铜马部众多被收编。后来,铜马与青犊、尤来余众联合起来,共立孙登为帝,不久失败。
还有外来加入北方起义的队伍。比如,颇为有名的刁子都起义与“檀乡军”。刁子都,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天凤五年(公元18年)为反饥饿而起义,转战于徐兖(今江苏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一带,有众六七万人。刘玄政权建立,被任为徐州牧,后为部属所杀。余部又与其他起义军聚于擅乡(今山东兖州东北),号“檀乡军”。不久渡河,成为北方起义军的一支。建武二年(公元26年),在刘秀属将吴汉镇压下失败。
新莽末年北方的农民起义军,由于他们的目的在维持自身生活,并无自立朝廷的志愿,也缺乏组织力和纪律性,因而起义所产生的作用,是很有限度的。正因为如此,这些起义军的不少人被刘秀所利用;不能利用的,则被镇压。尽管如此,但这些起义所产生的作用不可抹杀,是他们重重地打击了封建地方势力,凡是起义军所到达的地方,封建剥削者极其残酷地榨取的财物被没收了,极其野蛮夺来的奴仆被释放了,从客观意义上说,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