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035.司马邺“执盖”皇帝
(2015-05-17 06:50:48)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皇帝之三十五读文】
原文:汉主聪出畋,以愍帝行车骑将军,戎服执戟前导。见者指之曰:“此故长安天子也。”聚而观之,故老有泣者。太子粲言于聪曰:“昔周武王岂杀纣乎?正恐同恶相求,为患故也。今兴兵聚众者,皆以子业为名,不如早除之!”聪曰:“吾前杀庾珉辈,而民心犹如是,吾未忍复杀也,且小观之。”十二月,聪飨群臣于光极殿,使愍帝行酒洗爵;已而更衣,又使之执盖。晋臣多涕泣,有失声者。尚书郎陇西辛宾起,抱帝大哭,聪命引出,斩之。(《资治通鉴》第90卷)
译文: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汉主刘聪出猎,让已经投降的晋愍帝权充车骑将军,穿上军服手持画戟作为先导。观看的人指着此人说:“这就是过去在长安的皇帝。”众人聚集观望,西晋遗老有的潸然泪下。汉太子刘粲对刘聪说:“古时周武王怎会以杀商纣为乐事呢?只是惟恐恶人聚集其身边,酿成祸患。现在聚众起兵的人,莫不以降帝司马邺之名相号召,不如早些除掉他!”刘聪说:“当年我虽杀了庾珉、王隽及晋怀帝等人,但民心自然如此,我不忍再杀司马邺,暂且观察一段时间。”十二月,刘聪在光极殿大宴群臣,让汉愍帝斟酒洗杯,又让他拿盖。晋旧臣见了不少人泪流满面,有的甚至哭出了声。尚书郎陇西人辛宾起身,抱着愍帝大哭,刘聪命人将他带出斩首。
简介:司马邺(公元270—317年),西晋第四代皇帝,是为晋愍帝。公元313—316年在位。晋怀帝侄。刘曜陷洛阳,他在长安被拥立为太子,怀帝死后即位。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冬,刘曜攻占长安,被俘至平阳,一年后被杀害。
【读后随笔】
看了晋怀帝在平阳受羞辱的情景,不难想象晋愍帝被俘后也会受到如此待遇。果不然,司马邺在长安被俘后,押送至平阳,同样难逃屈辱命运,而且比起他的前任更惨。前任是青衣行酒,晋愍帝则是行酒执盖。所谓执盖,就是别人上厕所,让他去打开厕所盖。如此侮辱晋愍帝,作为旧臣下自然是涕泣失声。两任皇帝,一样下场,意味着西晋王朝即将灭亡。
司马邺是晋怀帝的侄子。洛阳陷落时,司马家族有许多人被杀,晋太子司马诠也死于刀下。司马邺幸免遇难,他只身逃往密县(今河南密县东南),遇到了舅父司空荀藩,暂且立住了脚根。后来,安定太守贾疋起兵兴复晋室,派兵迎接司马邺到了雍城(今陕西凤翔西南)。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四月,贾疋打败占领长安的汉军刘曜,司马邺随即进入了长安,被奉为皇太子。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四月初一,怀帝被害的凶信传到长安,太子举行哀悼,加戴冠冕,号称愍帝。五月,愍帝发布诏书,声称要“扫除鲸鲵(指汉),奉迎梓宫(怀帝棺木)”,并准备进攻洛阳,重振晋室。这道诏书口气很大,实际上是虚张声势,真实情况是晋朝大势已去,无力扭转。
司马邺是西晋末代皇帝。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八月,汉大司马刘曜进逼长安。愍帝被困在城内,城中斗米竟值黄金二两,以致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愍帝见晋廷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提出自己的想法:“当忍耻出降,以活士民”。十一月十一日,愍帝依照传统的国君投降仪式,乘着羊车、袒露臂膀、口含玉璧、用车拉着棺材从东门出去投降。刘曜也照传统做法,焚棺受璧,准予投降。十七日,刘曜把愍帝以及公卿大臣们押送至平阳。西晋至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