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事033.后周兴农
(2015-05-12 06:51:29)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时间:公元954—959年;地点:汴(开封);人物:周世宗柴荣
【益世之八读文】
原文一:后周世宗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柰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资治通鉴》第292卷)
原文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锺磬钹铎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荀志於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资治通鉴》第292卷)
原文三: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公元958年):诏左散骑常侍须城艾颖等三十四人分行诸州,均定田租。庚子,诏诸州并乡村,率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帝留心农事,刻木为耕夫、蚕妇,置之殿庭。(《资治通鉴》第294卷)
【读后随笔】
所谓后周兴农,指的是后周世宗显德年间大力发展农业。兴农治农,是一件涉及强国安邦的大事。历史上,竟有一位如此明智的君王,不仅懂得这个道理,而且亲自去实践。他,就是后周世宗柴荣。柴荣于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即皇帝位,在位五年。五年间,他改善政治,训练军队,着力治农,使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被史学家称之为五代时期杰出的君王。
请看显德年间周世宗柴荣治农兴农的二三事:
精兵利农——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当初,宫禁警卫士兵,历朝相互继承,只求息事宁人,不想再检查挑选,恐怕伤害人情,因此瘦弱年老的占据多数。但又骄横傲慢,不听命令,实际无法使用,每次遇到大敌,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各朝之所以丧失国家,也大多由于这个原因。后周世宗通过高平一战,开始知道它的弊端,癸亥(十月二十二日),对侍从大臣说:“大凡军队只求精不求多,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未必能供养得起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批人呢!况且勇健懦弱不加区分,用什么去激励士众!”于是命令各军普遍检查挑选兵员,精锐的提升到上军,瘦弱的逐出军队。又因强健勇猛的战士大多被藩镇所吸收,下诏征募天下壮士,全部遣送到京城,命令赵胤挑选其中最好的组成殿前诸班,其余骑兵、步兵各军,分别命令将帅挑选士兵,由此士兵强壮,近代以来没有比得过的,征伐四方,所到之处频传捷报,这就是挑选兵员的功效啊!(以上原文一译意)周世宗自小跟随姑母居住,家境不富裕,常跟随姑父外出做买卖,弥补家中困难。同时也很了解农夫的疾苦和艰难,懂得是百姓含辛茹苦养育了军队的道理。后来淮南闹饥荒,周世宗命令军队把粮食分给农村饥民渡过难关。可有人说:“百姓贫穷,恐怕不能偿还。”周世宗却动情地说:“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悬而父不为之解哉!安在责其必偿也!”
限佛为农——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后周世宗因为官府长久没有铸造铜钱,而民间许多人销毁钱币做成器皿以及佛像,铜钱越来越少,九月,丙寅朔(初—),敕令开始设立机构采集铜来铸造钱币,除了朝廷的礼器、兵器以及寺庙道观的钟磬、钹镲、铃铎之类准许保留外,其余民间的铜器、佛像,五十天内全部让送交官府,付给等值的钱,超过期限隐藏不交,重量在五斤以上的判死罪,不到五斤的量刑判处不同的罪。世宗对侍从大臣说:“你们不要怀疑我在怂恿毁佛。佛用善道来教化人,假如立志行善,这就是信佛了。那些铜像岂是所说的佛呢!况且我听说佛的宗旨是在于利人,即使是脑袋、眼睛也都可以舍弃布施给需要的人,倘若朕的身子可用来普济百姓,也不值得吝惜啊。”(以上原文二译意)其实,周世宗在限制佛教问题上,也是其道理的。如同限制铸佛像一样,“不以无益废有益”。他下令减少寺院和僧尼,就是减少剥削和坐食者,为农村农夫减轻赋税担任,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刻木示农——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后周世宗诏令左散骑常侍须城人艾颖等三十四人分别视察各州,按地多少均衡确定田租。庚子(二十三日),诏令各州合并乡村,一般以百户为一团,每团设置年长的团长三人。世宗非常留心农业上的事情,用木头刻成耕田农夫、养蚕农妇,安放在宫殿庭院中。(以上原文三译意)刻木为农夫蚕妇,放在殿廷上,就是警示统治者不要忘记农事。相传有一次,周世宗同将相们在殿上会餐,他看着这幅木刻,说:这两天很冷,我在宫中吃好饭,不觉得冷,无功于民而坐享天禄,实在惭愧。既不能耕田食力,只亲临战阵为民除害,心里也许安稳些。他用这些话来教育大臣们要尽职尽责,不要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