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033.“记功忘过”
(2015-05-13 06:11:23)
标签:
文化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原句:记人之功,忘人之过
【警言读文】
公元前29年,射声校尉陈汤,在负责西域蛮夷事务中,把边境一个王国送来当人质的王子,误认为是假王子。由于此事,陈汤被捕入狱处以死刑。陈汤在边关,一向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威震四方。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汉成帝,为陈汤辩护。成帝听后,免除了陈汤死刑,以贬为士伍加以释放。下面就是为陈汤辩护中的一段话:
原文: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夫犬马有劳于人,尚加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 (《资治通鉴》第30卷)
译文:《周书》说:“记住别人的功劳,宽容别人的过错,这才适合当人君。”犬马对人有劳苦之功,死后尚且要用车帷伞盖将它们好好埋葬,作为回报,更何况是国家的功臣呢!
简释:“记人之功,忘人之过”,意思是,记住别人的功劳,宽容别人的过错。此句所涉及的是“记功忘过”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警示人们要有感恩容过的胸怀。
【读后随笔】
“记人之功,忘人之过”,是统御者应有的胸怀。但确有一些当权者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并不好。他们可以与他人同患难,却不能共享受。患难时,比较注意“记人之功,忘人之过”;一旦渡过难关,取得了胜利,却忘人之功,记人之过,算老账,记新账,小问题往大处说,没问题找问题。这是实在不应该的。
功过问题,是个敏感问题。“记人之功”,可以进一步激发斗志,使有功者更能看到自己的价值,不仅不会满足,而且还要再立新功;“忘人之过”,可以给人以宽容,使有过者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不仅自觉改过,而且心存感激之情,真心实意地与宽容者共事干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到“记人之功”并不难,但要做到“忘人之过”并不容易。宋朝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经过宋太祖一番审讯之后,原来是诬告。于是,宋太祖将那个告状人交给郭进处置。有不少人劝郭进杀了那个人,但郭进没有这样做。当时正值外国入侵,郭进对那人说:“你居然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也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地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保举你。如果你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别弄脏了我的剑。”那个诬告者深受感动,果然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后来打了胜仗,郭进也真的向朝廷作了推举,使那个军校得到了升迁。
现代领导者,应该无愧于前人,比古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既坚持原则,更讲究人性,在“记人之功,忘人之过”上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