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032.唐蕃联姻

(2015-05-09 06:10:13)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时间:公元634—641年;地点:长安、逻些(今拉萨);人物: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益世之七读文】

原文一: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甲申,吐蕃赞普弃宗弄赞遣使入贡,仍请婚。吐蕃在吐谷浑西南,近世浸强,蚕食他国,土宇广大,胜兵数十万,然未尝通中国。其王称赞普,俗不言姓,王族皆曰论,宦族皆曰尚。弃宗弄赞有勇略,四邻畏之。上遣使者冯德遐往慰抚之。(《资治通鉴》第194卷)

原文二: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丁丑,命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于吐蕃。赞普大喜,见道宗,尽子婿礼,慕中国衣服、仪卫之美,为公主别筑城郭宫室而处之,自服纨绮以见公主。其国人皆以赭涂面,公主恶之,赞普下令禁之;亦渐革其猜暴之性,遣子弟入国学,受诗、书。(《资治通鉴》第196卷)

【读后随笔】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七世纪初,松赞干布即位,统一了西藏高原,并创制文字、建立官制、制定法律,定都逻些(今拉萨),吐蕃逐渐强大。当时唐朝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周围各少数民族纷纷遣使来唐,称臣纳贡,并以与唐宗室联姻为荣。唐太宗为了社会稳定,各族友好,也大力推行和亲政策,他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到突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从而建立了唐朝与突厥、吐谷浑之间的友好关系。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蕃也派使者来唐朝,这是汉藏两族发生政治交往的开端。这一年十一月甲申(十六日),吐蕃费普弃宗弄赞派使臣进献贡品,仍然请求通婚。吐蕃在吐谷浑的西南面,近来国力渐强,便侵吞蚕食周围小国,疆域逐渐扩大,拥兵几十万,然而未曾与大唐交通。他们的君王称为赞普,按着他们的习惯不称姓,王族均叫论,官员家族均称做尚。弃宗弄赞有勇有谍,四方邻国均畏惧他。太宗派使者冯德遐前往吐蕃抚慰。(以上原文一译意)冯德遐到达逻些,受到松赞干布热情招待。在交谈之间,松赞干布荻知突厥、吐谷浑都娶了唐公主为妻,更想与唐朝和亲。贞观十二年遣使携带珍宝向唐求婚。太宗没有应允,吐蕃使者谎称吐谷浑挑拨婚事才不成。松赞干布便发兵攻吐谷浑,然后派使者入唐献贡,扬言婚事不成就率兵攻唐,随后果然挥兵进攻,太宗马上派兵反击。松赞干布见唐军来势凶猛,便引兵撤退,并派使者到长安谢罪,再次恳请娶唐公主,太宗这才应允。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十月,丙辰(二十三日)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他的丞相禄东赞向唐朝进献五千两黄金以及几百种珍玩器皿,请求通婚。太宗答应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第二年正月,丁丑(十五日),太宗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旌节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吐蕃赞普非常高兴,见到李道宗,行了婚礼,羡慕唐朝的服装和仪仗之美,将公主安置在特意营筑的城郭宫室之内,自己穿戴着精美的丝绸服装与公主见面。吐蕃人的脸上都涂着红褐色,公主感到厌恶,赞普便下令禁止涂面;并且逐渐改变其猜忌粗暴的本性,派遣本族子弟到长安国子学,学习《诗经》、《尚书》等典籍。(以上原文二译意)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有大量的书籍、手工艺品、耕种用具、蔬菜种子等,陪同她入藏的还有25名侍女和众多的工匠厨役。文成公主教吐蕃人平整土地、开挖畦沟等耕种方法和防止水土流失、种植蔬菜等技术。后来她又要求唐朝送来酿酒、造纸、冶金、纺织等方面的工匠,帮助吐蕃人掌握生产技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吐蕃参考唐朝历法,创制了吐蕃历法。为进一步学习汉文化礼仪,吐蕃派遣贵族子弟到唐朝学习,并请唐文人为吐蕃掌管表疏。从此唐与吐蕃结成友好关系,赞普称唐皇帝为舅,自称外甥。自此以后,吐蕃赞普死后须向唐朝告哀,新立赞普也须经唐朝册封才算合法。

此后,唐蕃之间虽然时战时和,但并没有中断和亲关系,实际上唐蕃的友好之情一直保持着。唐玄宗时期,吐蕃遣使奉表,表示愿意和唐朝同为一家。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吐蕃派专使到长安请求会盟结好,并于第三年(公元823年)在逻些大昭寺前立唐蕃会盟碑。碑文一面为汉文,一面为吐蕃文,盟文强调“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块又被称为“甥舅联盟碑”的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拉萨,成为汉藏友好关系的象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