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24.“失治为锢”

(2015-04-16 06:30:12)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原句:失今不治,必为锢疾

【警言读文】

公元前174年,梁王太傅贾谊向汉文帝上疏,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正如同一个人得了浮肿病,应抓紧医治,否则会危及生命。下面就是分析中的一句:

原文: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资治通鉴》第14卷)

译文:错过目前时机不给以医治,必定成为无法医治的顽症,以后即便是有扁鹊那样的神医,也无能为力了。

简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意思是,错过目前时机不给以医治,必定成为无法医治的顽症。此句所涉及的是“失治为锢”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不要掩饰和拒绝改正缺点、错误。

【读后随笔】

看了“失今不治,必为锢疾”,自然会想到“讳疾忌医”这句成语。它们都涉及到“疾”与“医”的问题,不要忽视小疾,不要害怕医治,否则可医之症会变成不治之症。说明掩饰和拒绝改正缺点、错误,是非常危险的。

常言道:甘瓜苦蒂,物不全美。任何事物包括任何人,不可能完美无缺,有缺点、毛病是正常的。错误、缺点,是难免的,谁敢说自己一生无过,不敢这样说。只有过错的大与小、多与少的问题。有些错误,可能是不自觉地犯的,旁人可以谅解和接受,但不能说你从来没有过错。只要是人,有七情六欲,吃五谷杂粮,就有人的弱点和毛病。人是可以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人的自信不仅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价值,同时也深知自己有缺点有毛病。

问题是,仍有一些人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毛病,即便是看到了,也不愿意抓紧时间医治。如此发展下去,“必为锢疾”。那么,这种人是什么样的心态呢?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中说得很形象:“患着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为他为肥胖。”实际上,这是一种“爱面子”的虚荣心作怪。古云:过错犹如天上的星星月亮。即使自己不说,别人也能看到,隐藏无济于事,只有自觉地公开改正,才会受到敬仰。从这个意义上说,正视和改正过错,不仅不会失面子,反而会增加威信。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看,“讳疾忌医”、“失治为锢”不是好现象。

如何医治自己的过错?前人总结过不少经验和办法,较为有效的还是“自省”。《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荀子《劝学》中有句名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广泛地学习,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他就会变得聪明,而且行为也没有过错。这里,最难能可贵的不是一般地反省,而是“三省”、“日参省乎己”。能自觉地不间断地多次反省自己,天下有几多人做得到呢?这样对待自己,又有几多缺点、错误不能发现和改正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