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025.刘志“如厕”皇帝
(2015-04-17 06:19:55)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皇帝之二十五读文】
原文:冀秉政几二十年,威行内外,天子拱手,不得有所亲与,帝既不平之;及陈授死,帝愈怒。和熹皇后从兄子郎中邓香妻宣,生女猛,香卒,宣更适梁纪;纪,孙寿之舅也。寿以猛色美,引入掖庭,为贵人,冀欲认猛为其女,易猛姓为梁。冀恐猛姊婿议郎邴尊沮败宣意,遣客剌杀之。又欲杀宣,宣家与中常侍袁赦相比,冀客登赦屋,欲入宣家,赦觉之,鸣鼓会众以告宣。宣驰入白帝,帝大怒,因如厕,独呼小黄门史唐衡,问:“左右与外舍不相得者,谁乎?”衡对:“中常侍单超、小黄门史左悺与梁不疑有隙;中常侍徐璜、黄门令具瑗常私忿疾外舍放横,口不敢道。”于是帝呼超、悺入室,谓曰:“梁将军兄弟专朝,迫胁内外,公卿以下,从其风旨,今欲诛之,于常侍意如何?”超等对曰:“诚国奸贼,当诛日久;臣等弱劣,未知圣意如何耳。”帝曰:“审然者,常密图之。”对曰:“图之不难,但恐陛下腹中狐疑。”帝曰:“奸臣胁国,当伏其罪,何疑乎!”于是召璜、瑗五人共定其议,帝啮超臂出血为盟。超等曰:“陛下今计已决,勿复更言,恐为人所疑。”(《资治通鉴》第54卷)
译文:汉桓帝延熹元年二年(公元159年),梁冀把持朝政将近二十年,威势和权力,震动内外,桓帝只好拱手,什么事都不能亲自参与。对于这种情况,桓帝早已忿忿不平,及至陈授被杀,他愈发愤怒。和熹皇后邓绥的侄儿、郎中邓香的妻子宣,生下女儿邓猛。邓香死后,宣改嫁给梁纪为妻。梁纪,即梁冀之妻孙寿的舅父。孙寿在邓猛美貌,把她送进掖庭,被桓帝封为贵人。梁冀打算把邓猛认作自己的女儿,将邓猛改姓为梁猛。可是又害怕邓猛的姊夫、议郎邴尊从中破坏,说服岳母宣予以拒绝,于是派刺客将邓尊杀死。其后,梁冀又想杀害邓猛的母亲宣。宣家和中常侍袁赦的家相邻,当梁冀派遣的刺客爬上袁赦家的屋顶,准备进入宣家时,被袁赦发现,袁赦便擂鼓聚集众人,通知宣家。宣急忙奔入皇宫,向桓帝报告,桓帝勃然大怒。于是,桓帝单独招呼小黄门史唐衡,跟随他上如厕,问道:“我的左右侍卫,和皇后娘家不投合的,有谁?”唐衡回答说:“中常侍单超、小黄门史左悺与梁不疑有仇;中常侍徐璜、黄门令具瑗经常私下对皇后放纵骄横表示愤恨,只是不敢开口。”于是,桓帝将单超、左悺叫进室内,对他俩说:“梁将军兄弟在朝廷专权,迫胁内外,三公、九卿以下,都得按着他们的旨意行事,现在我想诛杀他们,你们二位的意思如何?”单超等人回答说:“梁冀兄弟的确是国家的奸贼,早就应该诛杀;只是我们的力量太弱小,不知圣意如何罢了。”桓帝说:“确实如你们所说,那就请你们秘密谋划。”单超等人回答说:“谋划并不困难,只恐怕陛下心中狐疑不决。”桓帝说:“奸臣威协国家,应当定罪伏法,我还有什么狐疑不决的?”于是,把徐璜、具瑗叫来,桓帝和五个宦官共同定计,桓帝将单超的手臂咬破出血,作为盟誓。单超等人对桓帝说:“陛下如今既然已下定决心,千万不要再提这件事,恐怕引起别人猜疑。”
简介:刘志(公元132—167年),东汉第十代皇帝。父刘翼,母郾明。公元147—167年在位,庙号“威宗”,谥号“桓皇帝”史称“汉桓帝”。刘志是蠡吾侯王刘翼之子,梁太后把持朝政时,把自己的妹妹梁莹嫁给了刘志,让梁冀掌握军权。当质帝被害后,由于无子,便让刘志继承皇位。汉桓帝刘志一生与外戚、宦官和党人捆绑在一起,事实上是一个未掌握实权的皇帝。
【读后随笔】
刘志这个皇帝当得太可怜了。他不仅不能掌管朝政,而且一切行动都受到梁氏家族的监控。可以说,朝廷上下无不是梁氏家族的耳目,一旦被发现皇帝有可疑行为,便要问罪于当面,皇帝在梁氏家族面前,也只好低头认错。
以梁太后、梁冀大将军为核心的梁氏家族,完全控制了汉朝内外。汉桓帝刘志是被梁冀推上帝位的,因而对梁氏家族的拥戴心存感激。而梁冀依仗着梁太后在朝廷飞扬跋扈,汉桓帝见到梁冀也恐惧三分。然而,他毕竟是皇帝,梁氏独揽朝纲,不能不暗地里使他感到怨愤。
延熹元年(公元158年)五月二十九日,天空出现了日蚀,太史令陈授只因说了一句“这次日蚀之象原因在大将军梁冀”的话,被梁冀知道了,便将陈授下狱处死。太史令是皇帝的近臣,梁冀竟敢随意处置,让桓帝十分不满,决定除掉梁冀。这大概是桓帝做皇帝以来产生的第一个重要想法。但到处都是梁氏耳目,这一想法如何实现?与谁商量?到哪里去商量?无奈之中,桓帝走进厕所,并随口叫进宦官唐衡。就是这样,“如厕议事”作出了铲除梁冀集团的重大决定。随后,一举粉碎了梁氏集团,从而结束了长期外戚把持朝政的现象。
按理说,这时的汉桓帝完全可以独立执政,也有机会翻开东汉历史新的一页。但遗憾的是,汉桓帝在除掉了虎群之后,又一头栽进了狼窝,却完全依靠更加腐朽的宦官势力,使“权势专归宦官”,朝政依然黑暗,社会仍旧混乱,汉桓帝还是一个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