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018.龙城之治

(2015-03-21 06:27:26)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治世之七读文】

原文:皝乃下令,称:“览封记室之谏,孤实惧焉。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可悉罢苑囿以给民之无田者。实贫者,官与之牛;力有余愿得官牛者,并依魏、晋旧法。沟渎各有益者,令以时修治。今戎事方兴,勋伐既多,官未可减,俟中原平一,徐更议之。工商、学生皆当裁择。夫人臣关言于人主,至难也,虽有狂妄,当择其善者而从之。王宪、刘明,虽罪应废黜,亦由孤之无大量也,可悉复本官,乃居谏司。封生蹇蹇,深得王臣之体,其赐钱五万。宣示内外,有欲陈弧过者,不拘贵贱,勿有所讳!”(《资治通鉴》第97卷)

译文:慕容皝下令,内称:“省览记室封裕的劝谏,孤实在为此恐惧,国以民为根本,民以粮食为命根,可以全部废除苑囿,交给百姓中没有田地的人耕种。实在贫穷的,官府借给耕牛;财力有余却想得到官府耕牛的,都依照魏、晋旧法收税。沟渎对生产有益的,命令按时修治。现在战事刚刚兴起,建立功勋的机会很多,百官不便裁减,等平定、统一中原后,再慢慢论议此事。工商之人、学员人数,都应当裁减选择。人臣向人主陈言,这是很难的事,虽然有狂妄之处,应当择善而从。王宪、刘明,虽然按罪应废黜,也是因为孤没有雅量,可以恢复原来官职。封裕忠正耿直,深知王臣的礼节,特赐钱五万。现在向内外宣示晓谕,如有想指出孤的过失者,不论贵贱,不必有所忌讳!”

简况:东晋时期,慕容鲜卑在迁到现在的辽西地区后,建立自己的政权,史称前燕。公元342年,前燕王慕容皝将都城迁至龙城(今辽宁朝阳境)。前燕政权在打败和征服敌对势力、安定局势之后,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规定租税,非工商人口归农等,使辽西地区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后人对此赞道:“龙城之治”。

【读后随笔】

前燕鲜卑慕容部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县)后,那里的百姓过上了几年舒心的日子。因为燕王慕容皝在那里减少了战争,施行了阳光政策,使疲惫已极的民众得到暂时的休息,不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而且创造一个敢言的环境,与此同时还能给百姓带来一些实惠。

鲜卑族世居辽东辽西塞外,东汉桓帝时,鲜卑首领檀石槐建廷于高柳北弹汗山,组成诸部军事行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檀石槐死后,部众离散。魏晋时,诸部大人中宇文氏、慕容氏、拓跋氏相继兴起。慕容部兴起后,与宇文部进行了多次战争,终于击败了强大的宇文部,并收归其五万之众。慕容部大人莫护跋因功被晋封为率义王,开始建立国家。晋武帝给莫护跋曾孙慕容廆鲜卑都督名号,迁归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西晋末年,慕容廆建立起完全汉化的鲜卑国,被晋朝封为平州牧、辽东郡公,慕容皝则被立为世子。公元333年慕容廆死,慕容皝继位。

慕容皝(279—348),身高七尺八寸,通晓天文历法,喜欢玩弄权术。他在继承父后,于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十月,自称燕王,立儿子慕容俊为太子,任封奕为相国,名义上仍然尊奉东晋朝。然后,派人出使后赵,以向后赵国君石虎称臣为代价,请求石虎联手消灭段辽。石虎同意出兵,段辽逃奔密云山。但慕容皝背信弃义,不但未按约定和石虎会师,而且带兵趁机抢劫了段辽所部的畜产、居民。晋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慕容皝使唐国内史阳裕等筑城于柳城之北、龙山之西,命名为龙城(今辽宁朝阳县)。次年都城由棘城迁至龙城,直到公元357年才迁都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而龙城始终为前燕的大本营。

慕容皝迁都龙城后,由于先前屡次作战取胜,扩大了占领地,流民户数已近十万余户,比慕容部鲜卑人多出十几倍。地大了,人多了,一个以龙城为中心的北方强大之国开始形成。地大了,人多了,需要采取新的举措,加强治理,让民众包括流民的日子过得好一些。为做到这一点,慕容皝采纳大臣的建议,把苑囿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对一无所有的人,发给一头耕牛;如果有人想多种田,可以开荒地,用国家的牛耕作,收获后按四六分配,国家得六成,个人得四成。由于政策对头,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在教育方面也得到了发展。设东庠(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加强人才培养。慕容皝经常亲自到学校讲课,每月考察学生优劣,优擢劣汰。他喜文籍,勤于讲课,学徒甚盛,学生达千余人。他亲自编写教材,作有《太上章》、《典诫》十五篇,以教育子弟。

几年下来,以龙城为中心的前燕统治区各行各业均有了起色,前燕的军事实力也大大加强。公元369年,东晋大将军桓温北伐,前燕一度陷入危险,但很快摆脱危机,打得东晋兵大败而归。可是,第二年前秦10万大军突然包围前燕都城邺,前燕军无备而垮,前燕末帝慕容暐试图返回龙城大本营组织反击,但途中被前秦抓获,前燕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