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18.“刀俎鱼肉”

(2015-03-22 05:55:19)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原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警言读文】

公元前206年,刘邦应项羽的邀请赴鸿门宴。宴会上,刘邦发现自己的处境危险,就想借上厕所之机脱身逃走。可又觉得未向项羽打招呼,不礼貌。刘邦的卫士樊哙说了下面一句话,刘邦听后立即不吭不响地脱身而去。

原文:如今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何辞为!(《资治通鉴》第9卷)

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屠刀和砧板,我们则是鱼肉,如此还告什么辞啊!

简释:“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意思是,人家正好比是屠刀和砧板,我则是鱼肉。此句所涉及的是“刀俎鱼肉”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比喻人家掌握杀生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地位。

【读后随笔】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句话,后来用来比喻人家掌握杀生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地位。现在人们常常用这句古语来形容强势与弱势之间的悬殊地位以及弱势所处的危险境地。同时,也往往用这句话来说明弱势对强势的反击是迫不得已的,是完全必要的。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仍然很不公平,很不太平。霸权主义者可以凭借强大的武力,占领别的国家,说是“解放”,实为“征服”。在那些被占领的国家中,尽管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那里的人民并不惧怕“刀俎”,也不甘为“鱼肉”,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独立、自由,在进行着不屈的斗争。历史事实表明,在“刀俎”面前,弱者不敢斗争,其必被为强者所食;只有敢于反抗,坚持斗争,才有可能摆脱危险境地,找到出路,从而改变弱肉强食之现状。

在旧时代,人们不满剥削和压迫,常常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来唤醒民众,反抗剥削者和压迫者,对推动社会进步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在“路线斗争”的年代里,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来煽动所谓的“夺权”斗争,致使当时的社会一度陷于无序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有人遇到一些来自他人的压力难以忍受时,往往也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来加以抱怨,使自己心态很不平衡。这三种“刀俎鱼肉”的比喻,其用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应该说,第一种反映了受苦民众的声心;第二种是别有用心;第三种则是心态上的问题。

对于第三种现象,还想多带几笔。在正常的生活中,把他人的施压视为“刀俎”,将自己的受压说成“鱼肉”,未必恰当。即使是他人有意施压,受压者也应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你记得阿基米德的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可不可变过来说,“给我一点压力,我可以干一番事业”。任何事业需要一个支点,也需要一些压力。如果我们把他人施压不是视为“刀俎”,而是视为相助;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受压不是看成“鱼肉”,而是看成动力,那么,我们的心态又有什么不平衡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休博敬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