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006.“暗莫谄莫”
(2015-02-14 03:37:34)
标签:
文化笔记《资治通鉴》 |
原句: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警言读文】
公元前377年,魏国国君提出一项不正确的计划,而大臣们却众口一词地赞扬附和。孔伋力排众议,纠正这一错误,便有下面一番看法:
原文: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见《资治通鉴》第1卷)
译文:不了解事情的对错而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是无比昏庸的;不判断道理的有无而附和于君主的意见,是无比谄媚的。君主昏庸而臣下谄媚,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同心同德的。长期这样不改,所治理的这个国家就没有多久的时日了!
简释:“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其意是,不了解事情的对错而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是无比昏庸的;不判断道理的有无而附和于君主的意见,是无比谄媚的。此句反映的是“暗莫谄莫”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慎待赞美之话,清醒正直做人。
【读后随笔】
读了这句古语,自然会想到赞美与做人的问题:慎待赞美之话,清醒正直做人。上级在“闻美”上,不要昏庸,沉溺于听赞歌;下级在“言美”时,不要谄媚,热衷于唱赞歌。
闻美不可“暗莫”。所谓“暗莫”,指的是糊涂昏庸状态,庄子在《在宥》中将这种状态形容为“昏昏默默,无视无听”。赞美的话传入人耳,刺激人的感官,往往引起兴奋,这是正常现象。然而,总有一些高高在上者,爱听赞扬的话,明知人家是在吹捧自己,不仅不反感,反而喜形于色,以至进入“无视无听”的状态。这种人平时爱吹不爱批,久而久之被“美言”炮弹所击倒,成为美言者的可悲俘虏。
言美不可“谄莫”。以赞美之言去讨好谄媚他人,实在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本来不是自己所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拜它,这就是谄媚。谄言不正是这样吗?明明知道自己的上司是错的,不仅不指出,反而附和唱赞歌,把错误说成正确。这是何等的卑鄙!稍有良知者,尽管也说些好听的话,但决不会去做如此下贱之事,说如此奉承之话。
闻美“暗莫”与言美“谄莫”,这两种现象,任何时候都不会绝迹。但决不能让它形成风气、成为主流。一个国家、一个集团,倘若长此上暗下谄,必然会导致国将不国、军不成军了。因此,领导者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当四面赞歌泛起之时,不仅不“暗莫”,而且还要坚决地开展批评和斗争,不让“谄莫”者从中得到任何好处。就被领导者而言,不仅不“谄莫”,而且还要敢于同糊涂昏庸的上司作斗争,不能让这种人再“暗莫”下去了。从上下两方面夹攻,昏庸“闻美”和谄媚“言美”之风,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总之,在赞美问题上,闻者要清醒,言者要正直,记住:“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