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006.刘恒“生态”皇帝
(2015-02-13 06:38:19)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皇帝之六读文】
原文:夏,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万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寒暑之娄和,哀长老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这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惧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跣;絰带毋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哭临宫殿中,皆以旦夕各十五日举音,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临;已下棺,服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日,纤七日,释服。他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乙巳,葬霸陵。(《资治通鉴》第15卷)
译文:汉文帝后七年(公元前157年)夏季,六月,己亥(初一),文帝在未央宫驾崩。文帝留下的遗诏说:“朕听说,天下万物只要有生命,没有不死的;死,是天地之间的常理,是万物消长的自然规则,有什么值得特别悲哀的呢!现在这个时代,世人都乐于长生而厌恶死亡,为了追求厚葬而不惜倾家荡产,为了强调服丧尽孝而伤害身体健康,朕很不赞成这些做法。况且,朕本人确实没有德行,没有给百姓带来什么好处,现在死了,如果再让臣民们长期地为朕服丧哭祭,遭受寒冬酷暑的磨难,使天下父子悲哀伤心,使老人流涕伤感,减少了他们的饮食,停止了对鬼神的祭祀,这正是加重了朕的失德,让朕怎样对得起天下的人呢!朕有幸获得拱卫宗庙的权力,以渺小之身,得以称尊天下诸侯王之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幸亏有天神的保佑,国家的洪福,才使境内安宁,没有战争。朕确实不聪明,时常害怕自己做出错事,而使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蒙受耻辱,惧怕年久日长,自己可能会因失德而不得善终。现在万幸的是我得以享尽天年,又可以在高庙供养,哪里还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诏告下达之日起,哭吊三天,就都换下丧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饮酒、吃肉。从那些办理丧事、参加哭吊祭奠的人开始,都不要赤脚接地;孝带不过三寸宽;不要在车辆和兵器上套戴服丧的标志;不要组织百姓到宫中来哭灵吊丧;殿中应当哭祭的人,都在早晚各哭十五声,礼仪完毕就停止哭祭;非早晚哭祭时间,严禁擅自前来哭祭;棺椁入土后,凡属‘大功’的宗室亲友,只穿丧服十五天,‘小功’只穿丧服十四天,‘纤服’(缌麻)只穿丧服七天,就换下孝服。其他未在诏令中明文规定的问题,都要参照诏令的用意办理。遗诏要向天下臣民公布,使大家都知道朕的心意。霸陵周围的山脉河流都保持原貌,不许有所改变。后宫中的妃嫔,从夫人以下到少使,都送归母家。”乙巳(初七),汉帝灵柩被安葬在霸陵。
简介:刘恒(前202—前157年),西汉第三代皇帝,也是吕后专权结束后的第一个皇帝。刘邦之子,为薄氏所生,公元前180—前157年在位。谥号“孝文皇帝”,庙号“太宗”,是为汉文帝。吕后死后,周勃等平定诸吕之乱,刘恒以代王入为皇帝。执行“与民休息”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之势力,以巩固中央集权。他与其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继承皇位的汉景帝,共同开创的“文景之治”,使快要破碎的刘氏汉家江山得以复苏,以至绵延数百年之久。史书对文帝之“德”多有赞赏,认为“德莫盛于文帝”。
【读后随笔】
在汉文帝众多诏书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遗诏。遗诏中的人品人格,使人们看到的是一位生态皇帝。汉文帝把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在生死问题上,认为“万物之萌生”没有不死的,死是“万物之自然”。对于人死之后,特别是皇帝死后,在服丧尽孝上,赞成节俭健康,不可“破业伤生”;在治丧下葬中,主张移风易俗,关注环境,不允许破坏山脉河流的原貌。
生要情系于神州大地,不讲究环境的穷与富。刘恒早在他做皇帝之前,就与其母薄氏居住在代地,被封为代王。代地属于北方边地,不仅偏僻贫瘠,而且时常面临北方匈奴袭扰。吕后称帝时,曾让他由代王迁为赵王,是吕后对代王母子的恩典。赵地属于中原腹地,繁华富庶,人皆向往。可是,刘恒婉言谢绝,甘愿驻守边关享受生活,报效天下。刘恒此举不仅让吕后满意,也颇得天下人赞赏,同时自己又在艰苦环境中得到了锤炼,为他日后被“迎立”创造了条件。
在顺利继承皇位之后,汉文帝所想的是要让天下黎民共享自然中的美好生活。他一方面改革弊政,减轻赋税;另一方面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不论是改革还是发展,一个重要前提是,不允许破坏自然环境,保持山川“其故”。他屡下诏书“劝农之道”、“劝民种树”。也就是,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树木。
汉文帝既爱护花草树木,也爱护飞禽走兽。他的悠闲时间,只是欣赏景色,从不采花打猎。一次,他从霸陵登上山峰,看到向西方向的风景很美,便顾不得自己的安危,想要从这里纵马奔驰下山。中郎将袁盎骑马上前,与文帝车驾并行伸手挽住马缰绳。文帝说:“将军如此胆怯吗?”袁盎劝道:“陛下想放纵驾车的六匹骏马,奔驰下险峻的高山,万一不幸马匹受惊失控,车辆被撞毁坏,陛下即便是看轻自身安危,又怎么对得起高祖的基业和太后的抚育之恩呢!”文帝这才停止冒险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