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004.“安敢骄人”
(2015-02-06 07:27:05)
标签:
文化笔记《资治通鉴》 |
原句: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
【警言读文】
公元前403年,魏文候的儿子魏击,问国师田子方:“富贵者和贫贱者,谁敢骄傲对人?”田子方就此谈了下面一番看法,魏击听后,顿然醒悟。
原文: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资治通鉴》第1卷)
译文:只有贫贱者敢于骄傲对人,富贵者哪里敢骄傲对人!国君如果骄傲对人就会失掉他的国家,大夫如果骄傲对人就会失掉他的封地。失去国家的,从未听说过有人用国家去款待他;失去封地的,从未听说过有人用封地去款待他。至于说贫贱人士,如果所说的不被采纳,所行的很不投机,无非是穿好鞋子离开罢了,无论走到哪里,不都是过着贫贱的生活吗!
简释:“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意思是,贫贱敢骄人,富贵不敢骄人。此句的重点在富贵者“安敢骄人”。它的后来用意是,骄不可有,特别是权力大、财富多的人更不可骄傲。
【读后随笔】
田子方说贫贱敢骄人,意在教育魏击富贵莫骄人。其实,贫贱和富贵都不该骄人。人生短暂,萍踪无定,本不应该“汲汲于富贵穷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还要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就更加荒唐可笑。
《礼记·曲礼上》中说:“骄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就是教人要时时注意自身修养,如果放纵自身,骄傲狂妄和过分追求享乐,势必导致学业滞废、事业失败。骄人,人生之大忌。它可以使有变无,却不能使无变有。富贵者骄人失去富贵;贫贱者骄人却摆脱不掉贫贱。所以,被称之为古圣先哲的王阳明总是告诫人们:“谦为众善之基,傲为罪恶之魁。”
骄人往往与条件优越相关。富贵与贫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条件。一个人,一旦拥有富贵,容易产生优越感,容易飘飘然、翘尾巴。为什么?因为富贵之家,一有权,二有势。人,一旦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会有优越感,往往不太在意他人,不尊重别人,自觉不自觉地显得高人一头,胜人一筹,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神气、傲气和霸气。这样一来,树立的对立面在扩大,讨厌的人、斗争的人就越来越多,富贵就越来越受到挑战,灾祸也就为期不远了。这就叫做“家败业败源于傲气”。
富贵者戒骄的有效办法,是夹着尾巴做人。富了,视富为贫;贵了,视贵为贱。从心理上打掉特殊感、优越感,时时自谨、自谦。夹着尾巴做人,还要有一点大智若愚的精神。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者若讷。”把直、巧、辩隐藏在内,把屈、拙、讷展示在外,这一隐一展,也能产生不骄人的效果。
富贵不骄人,不无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越穷越光荣,也不是越贱越高尚。时代需要富贵,人们追求富贵,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富贵者也要防骄防满。非但如此,还要帮助更多的人共同富裕、共同进步。可见,今日的富贵者同样是“安敢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