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军事075.睢阳之战(一)与以攻为守

(2015-01-02 06:17:16)
标签:

军事

笔记

《资治通鉴》

【战例摘读】

原文: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贼以飞楼瞰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资治通鉴》第119卷)

译文:叛军将领尹子奇增兵把睢阳包围得更紧,夜晚,张巡在城中鸣鼓整理队伍,像要出击的样子,叛军闻知,整夜严备。天亮后,张巡却停鼓息兵。叛军在飞楼上了望城中,什么也看不见,于是解甲休息。这时,张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多名将领各率领五十余名骑兵打开城门突然袭击,直冲叛军营地,来到尹子奇的战旗下,敌营顿时大乱,杀敌将五十余人,杀士兵五千余人。张巡想要射杀尹子奇,但不认识他,于是就削蒿草作箭头,被射中的叛军十分高兴,以为张巡他们的箭头已射完,就去报告尹子奇,张巡因此认出了尹子奇。于是让南霁云射击,射中尹子奇左眼,差一点抓获了他。尹子奇只好收兵退去。

公元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令手下将领尹子奇,率军把睢阳(今河南商丘)包围得严严实实。唐将张巡率兵在城内顽强防守,晚上呜鼓,像要出击的样子,干扰叛军;白天停鼓,叛军想解甲休息,张巡借机率兵出城突袭。一次,张巡的十多名将领各领五十名骑兵,打开城门直冲敌营,杀敌将五十余人,杀士兵五千多人,还差一点抓获尹子奇。因此,尹子奇只好收兵退去。

【兵法浅析】

在睢阳战役中,唐代守将张巡本来是处于被围剿状态,显得被动,但他以攻为守,常常出城进行反围剿,杀得叛军大乱,还差点抓住尹子奇,反而显得很主动。这里的关键是,张巡在被敌围剿中,用以攻为守的办法,主动地进行反围剿。看来,张巡的战法运用得当,效果也颇佳。假若他采取消极的守,恐怕会被动挨打。

孙子在《孙子兵法·形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意思是,要想不被敌人战胜,在于防守严密;想要战胜敌人,在于进攻得当。实行防御,是由于兵力不足,采取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人,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像从九霄而降。所以,既能保自己,又能夺取全胜。

类似睢阳之战中的“以攻为守”,是古代作战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基本含义:在防守中用主动进攻的手段予以打击敌人。守与攻,是作战的两种基本形式。善守,就要“藏于九地之下”,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善攻,就要“动于九天之上”,出奇不意,使敌措手不及。善守善攻的目的在于,保护自己而战胜敌人。面对强敌的围剿,采用“以攻为守”的战法,立足守势,主动出击,实际上是以“动于九天”的办法,来达到“藏于九地”之目的。

【读后随笔】

在睢阳之战中,唐朝守将张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打破敌人的包围?盲目攻,行不通;消极守,等着死。运用以攻为守,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战法。张巡正是用这种战法扭转了被动局面,不仅使紧围的睢阳得到了解脱,而且将围剿之敌打得大败。在军事上运用以攻为守战法不只张巡一人。其实,在张巡之前与之后这一战法的运用就十分广泛。

公元215年8月,孙权乘曹操拥兵西北,率军10余万人进攻合肥。曹操派张辽率领7000余人驻守合肥,抗御吴军的进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张辽不畏强敌,不消极防御,而是以攻为守。当敌军云集合肥立足未稳之时,张辽亲自率领800精兵,出击骚扰吴军,挫败了吴军的锐气。然后便固守城门。吴军围攻10多天,始终无法破城,便开始撤退。张辽见势,立即出城追击,大败吴军于逍遥津(安徽合肥东)。

公元1259年11月,蒙古将领兀良哈台奉蒙哥汗之命,率军攻破横山(广西南宁境内),随后,乘胜入静江府(广西临桂),直指潭州(湖南长沙)。蒙古军击败宋军的阻击后,兵围潭州城。守潭州城的宋将向士壁一面激励将士们闭城固守,严防蒙古军的攻城行动;一方面,主动出兵打击敌人,派王辅佑率500精兵袭击蒙古军的后续部队,切断其后援,沉重打击了蒙古军队。此时又赶上蒙哥汗驾崩,蒙古军只好撤兵而去。

公元1941年2月,德军元帅隆美尔率领部队在北非击败了英国军队,迫使英军退守亚历山大港以西的阿莱曼防线,与德军、意大利军队形成对峙局面。第二年8月,蒙哥马利接任英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后,主张改变英军的后退和消极防御,积极寻找机会,向德、意军队发起反击,打败敌军。经过一番紧张的兵力准备和部队的训练后,英军于10月23日夜间突然向德军营地开展猛烈攻击,战役持续了10多天,英军以伤亡1.35万人的代价,毙伤俘德、意军队5万多人。11月4日隆美尔率军急忙西撤,英军又追击,几乎将隆尔部全歼。

以攻为守也是未来防御作战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随着新的攻防技术大量涌现,进攻与防御的作战样式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防御借助于进攻越来越显得重要,如反空袭、反渗透、反占领等都具有攻击性;专守防御作战越来越显得被动,容易遭受更多的沉重打击,承担更大的创伤。几场国际上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告诉人们,防御作战只有以攻为守、攻防兼备,才能掌握主动权。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作战,一定要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转为积极,由本土防御转为本土以外防御,当得知对方即将实施进攻的准确情报后,应实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破坏对方的进攻企图;当受到对方打击后,要适时做出强有力的反击,以严惩对方的侵略行径。

伊拉克战争中作为防御作战的伊军,之所以防不甚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缺乏一定的反击。从空军看,虽有300多架飞机,却未见一架升空作战;从海军看,毫无一点攻击能力;从陆军看,号称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也未能打一场象样子的反击战。因此,伊军在强大的美英联军进攻面前,节节溃败是很自然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