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军事066.林邑之战与正合奇胜
(2014-12-24 06:05:23)
标签:
军事笔记《资治通鉴》 |
【战例摘读】
原文: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险,刘方击走之。师渡阇黎江,林邑兵乘巨象,四面而至。方战不利,乃多掘小坑,草覆其上,以兵挑之,既战,伪北;林邑逐之,象多陷地颠踬,转相惊骇,军遂乱。方以弩射象,象却走,蹂其陈,因以锐师继之,林邑大败,俘馘万计。方引兵追之,屡战屡捷,过马振铜柱南,八日至其国都。夏,四月,梵志弃城走入海。方入城,获其庙主十八,皆铸金为之;刻石纪功而未还。士座肿足,死者什四五,方亦得疾,卒于道。(《资治通鉴》第180卷)
译文:林邑国王梵志,派兵把守险要之地,刘方率军进攻并赶走了他们。隋军渡过阇黎江,林邑的士兵乘坐巨象,从四面八方攻来。隋军与林邑军交战不利,就挖了许多小坑,用草盖上,刘方让士兵向林邑军队挑战,两军交战,隋军佯作战败;林邑士兵追击隋军,他们乘坐的大象很多陷入小坑被绊倒,于是林邑士兵非常惊恐,军队大乱,刘方命士兵用弩射击大象,大象即逃跑,将林邑的阵势践踏扰乱。刘方趁机用精兵继续进攻,林邑军大败,被俘杀者万余人。刘方率军追击,屡战屡胜,追过了马援铜柱以南,用了八天就打到林邑的国都。夏季,四月,梵志放弃城池逃到海上。刘方率军入城,缴获庙主牌位十八枚,都是用金子铸成的。刘方刻石立碑记录了这次远伐的功绩,尔后返回。隋军士卒患脚肿病,死去十之四、五,刘方也患病,死于途中。
公元605年,隋军将领刘方率军进攻林邑(即占城,今越南中南)。当隋军把林邑军赶走之后,林邑的士兵乘坐巨象,又向隋军反扑过来,隋军不得不后撤。后来,隋军在地上挖了许多小坑,用草盖上,再引诱林邑军来进攻,结果林邑军所骑的象很多陷入小坑被绊倒。林邑士兵惊恐大乱,刘方趁机进攻,大败林邑军。
【兵法浅析】
林邑之战,先是隋军以正规战法赶走了林邑军,接着林邑军以“象”战打退了隋军,后来隋军又以“坑”战打败了林邑军。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打的一场“制约与反制约”战,兵法上称之为“正合奇胜”。
《孙子兵法·势篇》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意思:大凡作战,都是以用兵的正常法则与敌合战,然后顺应战况变化,用奇兵取胜。《阵纪·卷二·奇正虚实》:“有正无奇,虽整不烈,无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意思是,作战只有正兵而无奇兵,阵势虽然很严整,但不能给对方造成突然猛烈的打击,就无法取胜;只有奇兵而没有正兵,攻势虽然锋锐,但没有可作依靠的钳制力量,就难以控制住敌人。
“奇”与“正”,在古代兵法中是相反相成的两种用兵手法。一般地讲,“正”是指用兵的常法,反映战争指导的一般规律;“奇”是指用兵的变法,反映战争指导的特殊规律。“正合奇胜”,表现在进攻方,或为正面钳制,侧后迂回;或为两翼配合,中间突破;或声于东而击于西;或示形于此而主攻于彼等等。表现在防御方,或正面抗击合于敌后“抽薪”,或阻其多路合于围歼一路等。林邑的这场“制约与反制约”之战,最有生机和活力的仍然是“奇”,也就是创奇迹、出奇兵,以“小坑”战胜了“巨象”。
【读后随笔】
“正合奇胜”,为兵家至理名言,历来将帅无不奉为圭臬。老子曾说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意即,政治为“正”,战争为“奇”。“奇正”的注解,说法颇多,为后人使认可的,只有梅尧臣的说法。他说:“若兵以义举者正也,临敌合变者奇也;我之正,使敌视之为奇,我之奇,使敌视之为正;正亦为奇,奇亦为正;大抵用兵皆有奇正,无奇正而胜者,幸胜也。”由此观之,“正”是常道,是指合乎常态的办法是不变的法则;“奇”是权变,是指出奇不意的办法。“奇”与“正”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奇法与正法互相变换运用,可以使二者相映生辉。
未来战争中,也要注意坚持“正合奇胜”原则。在未来的战场上,由于高新武器装备的投入使用,使战争的样式大大改变了,但“正合奇胜”的原则并没有失效。从已经发生的几场高科技战争中,都看到了“正合奇胜”的投影。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一开始,美军就采取“斩首行动”、“震慑行动”和地面挺进行动。这三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正体现着“正合奇胜”的法则,而这种法则一直贯彻在以后的战争进程中。说它“正”,体现了一般作战通则,即大轰炸、大打心理战等;说它“奇”,又有一些出奇不意之策:没有大规模“电子轰炸”、没有摧毁基础设施、没有停留在以往的地面作战非接触上等。可以说美军在这次作战中,将外界想到的行动和没有想到的行动结合起来,“奇正”并举,同时又在这上面加大了科技含量,因而总体上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纵观历史战争,未来作战要灵活运用“正合奇胜”的原则,应注意掌握敌情,善于打破常规,在出人意料的时间、空间用兵取胜。
一是奇在不意。用奇旨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意在达成突然性。1950年7月,美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为扩大侵朝战争,力排众议,坚持从难度最大的仁川登陆,奇袭朝鲜人民军主力,最后果然获得成功。
二是奇由正出。作战需要苦练基本功,“正”功练到家、过得硬,临阵交战,才可能运用自如,多变出奇。这就叫做变法出自常法,“不知用正焉知用奇”。
三是奇正相生。奇正是互动的,奇可以变为正,正可以变为奇。只有掌握这种变化的要旨,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得手后,面对德军的战争威胁,法军统帅部正确地判断了德军下一步的主要突击方向是莱茵河西岸,向法国东北部进攻。在判断德军主力的主要突击方向时,发生了错误。他们以为马奇诺防线工事坚固,德军不会由此实施主要突击。靠近马奇诺防线北端的阿登山区,地形复杂,山高林密,不利于德军机械化行进,德军也不会由此进攻。他们判断德军一定由比利时中部向法国实施主要攻击。但事实正好相反,德军进攻法国的主要突击方向恰恰就选在了地形险要、法军设防薄弱且直接危及法国要害的阿登山区。在德军突如其来的攻击下,法军全线溃败。法军的失败正是由于法军统帅部被常规的“正”兵所束缚,忽视了德军以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