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军事065.广州之战与惟民是保

(2014-12-23 06:21:40)
标签:

军事

笔记

《资治通鉴》

【战例摘读】

原文:高凉洗夫人遣其孙冯暄将兵救广州,暄与贼将陈佛智素善,逗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暄,系州狱,更遣孙盎出讨佛智,斩之。进会鹿愿于南海,与慕容三藏合击仲宣,仲宣众溃,广州获全胜。洗氏亲被甲,乘介马,张锦伞,引弩骑卫,从裴矩巡抚二十余州。苍梧首领陈坦等皆来谒见,矩承制署为刺史、县令,使还统其部落,岭表遂定。(《资治通鉴》第177卷)

译文:岭南蛮族首领高凉洗夫人派她的孙子冯暄率军救援广州,冯暄一向与叛军将领陈佛智友善,于是故意逗留不进。洗夫人得知后十分愤怒,就派人到军中逮捕了冯暄,关押在州城监狱;又派遣孙子冯盎率军讨伐陈佛智,将他斩首。冯盎率军进至南海,与大将军鹿愿的部队会合,然后与广州守将慕容三藏合兵攻打王仲宣,王仲宣的部队溃败,因此广州得以保全。洗夫人亲自披戴甲胄,乘坐披甲的马,张开用锦缎做的伞盖,率领军队张弓搭箭,禁卫保护,陪同裴矩巡抚岭南的二十余州。苍梧首领陈坦等都来拜见裴矩。裴矩根据朝廷的旨意任命他们为刺史、县令,让他们回去就统率各自的部落,于是岭南地区被平定。

公元590年,岭南女首领洗夫人听到广州(今广东广州市境)告急救援,立即派其孙子冯暄率军出征。冯暄与叛将陈佛智一向友好,故意拖延进攻时间,洗夫人得知后十分愤怒,派人将冯暄逮捕入狱,又派她的另一个孙子冯盎率军前去救援广州,冯盎勇敢作战,斩杀了陈佛智,使广州得以保全、民众得以解救。

【兵法浅析】

岭南女首领洗夫人为民为国,立功边陲,被册封为“谯国夫人”。广州这一仗,是她一生指挥无数次胜战中的一次。她对她的子孙们说:“我历事南梁、南陈、隋朝三代,用的只是一颗忠诚的心。”透视广州之战也可以看到,冼夫人不愧是一位“惟民是保”的女将领。

“惟民是保”,语出于《孙子兵法·地形篇》。原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译文:所以进攻敌人不是为了求取功名,退防也不是害怕违命之罪,只求使民众的利益得以保全,符合于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领才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

“惟民是保”,说的是正义战争所遵循和追求的原则。观察和处理战争问题,不能随心所欲,凭感情办事,必须以“民”为准则,实施战争。凡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就战,凡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就止。在作战中,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无条件地放弃个人私利,毫无保留地服从民众利益。为“民”原则是反映对战争客观要求的主观标准,施战是否正义,也可以用这一原则来检验。

【读后随笔】

看了广州之战,岭南女将领洗夫人的形象展现在眼前。据记载,她是高凉(今广东阳江西)人,俚族,统部落10万家。约在南朝梁大同初年,与高凉太守冯宝成婚后,勇敢地走上从军之路。她爱国爱民思想强烈,指挥作战足智多谋,打了许多胜仗,对岭南各族人民的融洽友好作出了贡献。

由古代想到未来。未来战场上,一定会有更多的女英雄、女军事指挥者;不论男女军人,都应该是“惟民是保”者。然而,要“惟民是保”,就应该以历史为镜子,从中吸取精华,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古老的兵法原则。

“惟民是保”,是民本思想的体现。从军事上说,“民”与“保”是统一的,为“民”而“保”,是军人的天职;“保”在为“民”是军人根本目的所在。历代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十分看重“惟民”问题。战国时,一些思想家就认为“民至上”。荀子说:“天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一归一去必然是一王一亡,民众是其决定因素。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理由是,民如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李世民是有作为的一代君王,他亲眼目睹了隋炀帝脱离民众、奢侈残暴而招致亡国灭身的结局,这一教训成为他一生引以为戒的镜子。他常对朝臣说:“百姓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刻薄百姓奉养国君,好比割己肉充饥,肚子饱了,身体也随之毙命,君富了国家也就灭亡了。”他教育子孙说:“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舟,水可载舟,也可以覆舟,天子有道,人推为主;天子无道,人弃而不用,隋朝不正是这种结局吗?”唐太宗说的也都是“惟民”的心里话。明末清初著名的启蒙家黄宗羲更是提出做官只“为万民”的主张,他说:“我出来做官,是为天下苍生,并非为君主一人,是为黎民百姓,并非一家一姓。”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大多记载了“惟民”之事。由此看来,“国”事、“家”事都以民为本,很自然军事也要以民为本。

把握“惟民是保”原则,需要具备“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精神。其实,孙子在兵法中认为这种精神是“惟民是保”的前提条件。在战场上,作为一个军事指挥者,无论是进攻还是退却,都要以争取战争胜利为目的,不考虑个人的名利得失。这种“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精神,自孙子加以阐发之后,也得到了后人的认同和崇尚。应该说,岭南女将领洗夫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广州之战,不只是一场军事斗争,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交锋。广州城内的军事首领陈佛智,要分裂国家,闹自己的独立。洗夫人审时度势,派孙儿冯暄出战,而“暄与贼将陈佛智素善”,故意逗留不进。在国事与家事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洗夫人毫不含糊,舍弃家事,不讲亲骨肉情面,坚决查办问罪于冯暄,又派出孙儿冯盎领兵出战,最终打垮了分裂分子,解救了广州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洗夫人的这种爱国爱民美德,值得“惟民是保”者继承和发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