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军事002.浊泽之战与知谋而交

(2014-10-21 05:37:34)

【战例摘读】

原文: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成侯曰:“杀罂,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懿侯不悦,以其兵夜去。赵成侯亦去。罂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资治通鉴》第1卷)

译文:魏国大夫王错出逃投奔韩国。公孙颀对韩懿侯说:“魏国内乱,可以乘机攻取。”韩懿侯于是与赵成侯联合出兵攻打魏国,在浊泽地方大战,击败魏军,包围了魏国都城。赵成侯建议说:“杀掉魏罂,立公中缓为魏国国君,然后割去其地退兵,这对我们两国是最有利的做法。”韩懿侯说:“不妥。杀死魏国国君,是强暴行为;割地后才退兵,是贪婪的表现。不如让两人分别治理魏国,魏国分为两半,比宋国卫国还不如,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魏国的威胁了。”赵成侯不同意。韩懿侯十分不快,率领他的军队乘夜间不辞而别。赵成侯也只好怏怏退兵归国。魏罂于是杀死公中缓,即位称为魏惠王。

公元前369年,韩、赵两国联军在浊泽(今山西运城境)打败魏军后,紧紧包围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胜利指日可待。就在这时,韩懿侯与赵成侯在胜利后的“杀君割地”问题上,产生了不同意见。由于两种意见难以统一,联军开始分裂,各自退兵归国。魏罂借机复燃,杀死公中缓,自称魏惠王。

【兵法浅析】

浊泽之战说的是联合作战问题。韩、赵联手攻打魏国,尽管在战术上结成一定的联盟,但在战略上却未能达成一致。因此,一涉及“杀君割地”这样的战略问题时,韩、赵开始裂变,联合体不可逆转地导致瓦解,使眼看到手的胜利成果付之东流。从表面看,好象韩、赵联军打了胜仗,实则打了一场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的败仗。

这个战例的兵法意义在于“知谋而交”。所谓“知谋而交”,就是战略动向一致的结交联合。古代兵圣孙武在《九地篇》中说:“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意思是,不了解诸侯各国的战略动向,就不要与之结交联合;不熟悉山林、险阻、湖沼等地形,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这几方面,有一方面不了解,都不能成为王霸的军队。

“知谋而交”,突出强调的是,联合作战中的战略利益问题。古代兵家十分看重这一点,认为这是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问题,如果不了解诸侯各国的战略动向,不清楚他们的根本利益所在,就不要与之结交联合。事实也表明,谋不同,不可结交;异谋而交,不可能成为强大的军队。

读后随笔

浊泽之战告诉军事指挥者,联合作战必须懂得“知谋而交”。“知谋而交”这一古代兵法,在未来战争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战争,从昨天发展到今天,还将延续至明天,可以肯定地说武器装备会越来越先进,战场战况会越来越莫测。然而,不论它如何发展变化,不能不讲联合,而讲联合又不能不讲战略问题。

首先,战争需要联合。在高技术战争中,这种联合不只是一般性的联合,而是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的联合。任何单一兵种、单一战斗体系、单一战斗空间都难以主宰战场,必须依靠各种战斗力的整体合成和战斗空间多维一体化的优势才能获胜。

其次,联合需要解决战略问题。现代战争中的“五维一体”联合,从表面看似乎只是战术上的优化组合,其实它需要战略联合来支持。一般地说,战术与战略是辩证统一的。战略联合决定战术联合,战术联合为战略联合服务。许多事实表明,战术联合一旦失去战略性,就失去了方向,也难以持久。

第三,战略联合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兵经百篇·结字》:“能使一之于吾者,非徒威令之行,有以结之也。”要使军队联合一体,不只是靠军令的严厉,还要有将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正确思维方式。未来战争最要紧的是,排除各种错误干扰,牢固确立战略指导下的一体化作战观念。要善于从全局看问题,反对军事上“以我为中心”的本位主义,自觉地把局部融入全局之中;要善于从长远看问题,克服军事上的短视功利行为,自觉地把眼前融入长远之中;要善于从质量看问题,切实解决军事上的雍肿低效现象,自觉地把数量融入质量之中;要善于从信息化看问题,破除军事上“单纯打钢铁”的传统观点,自觉地把机械化融入信息化之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知谋而交”首先是“知谋”,其次才是结交。在全局和长远问题难以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所组成的结交联合是失去实质意义的组合,不仅不会发挥正面作用,反而常常会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在战略动向一致的前提下所组成的联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组合,它所产生的效应,不只是“1+1=2”,而往往是“1+1>2”。

拿破仑这位伟大的法国军事家,曾经描述过这样一种组合:2个马木榴克兵绝对能打败3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榴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300个马木榴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则能打赢1500个马木榴克兵。

对于这种组合,不只是单纯的战术性组合,而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战略问题。假如有的法国兵从根本上就不愿意同马木榴克兵作战,1000个法国兵还能打赢1500个马木榴克兵吗?所以说,只有在战略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科学的战术组合,才是战斗力的“倍增器”。由此可见,打赢未来战争需要完美和谐的组合,而这种组合的实现又需要军事家和指挥员了解全局,把握战略,周密筹划,精心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