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概念兼品“前死而成功”

(2014-10-05 07:45:49)
标签:

笔记

《资治通鉴》

政工

 

百科篇3原标题:心理学与思想工作心理概念——兼品历史鉴点“前死而成功”

(一)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即认知、情感、意志等和心理特征即能力、性格等。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包括研究心理活动的过程及其机制;心理特征形成及其机制;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关系等许多方面的规律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除一般自然科学共同使用的客观实验法外,还有自我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模拟法等。心理学最初在哲学内部发展,十九世纪中期,随着自然科学发展和实验方法的采用,逐渐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辩证唯物主义肯定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心理学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的科学。现代心理学已形成许多分支,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艺术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等。

(二)心理概念在思想工作中的应用

实践告诉我们,人的思想问题往往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关,不懂心理学便不懂思想政治工作;懂得心理学便可以掌握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下面,重点谈谈认知、情感、注意、气质等问题。

认知  认知是人们对社会成员各方面行为的知觉,它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判断他人的动机、兴趣、个性和心理状态等,从而形成对他人的认识、印象和评价。用认知理论教育人们健康地看事看人,正确把握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避免产生先入为主的倾向,做到发展看人;正确把握晕轮效应,即局部印象,避免产生以偏概全的倾向,做到整体看人;正确把握机械效应,即刻板印象,避免产生僵化不变倾向,做到辩证看人;正确把握近因效应,即最近印象,避免产生以今否昔的倾向,做到历史看人。

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容易产生愉快感;当得不到满足时,则容易产生厌恶感。针对情感的两极性,可以帮助人们健康成长。当个人需要得到满足时,提醒他们防止产生得意忘形心态,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当个人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帮助他们克服失意不振的心态,保持振奋努力的精神,从而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

注意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对象的活动。它分为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则是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高级形式。针对注意的指向性,培养人保持健康的注意品格,是育人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一个人对自己本来应该做好的事,却不热心、不关注,就应该按无意注意规律,化分散注意为集中注意,促其做好应该做的事。当一个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很热爱、很专注时,就应该按着有意注意规律,采取积极的关心保护措施,使其保持意志努力,来稳定注意,将工作做得更好。

气质  气质是一个人在他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敏感性、指向性及表现的隐显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得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古希腊著名医生波克拉特认为,人体中有血、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人的气质用这四种体液中某一种的优势来划分。气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人的世界观所控制,它只能使人的个性带有一定色彩,不能决定其个性特征内容。气质通常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显示出来,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即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粘液质。不同的气质类型,有不同的特征,列表如下:

 

  气   

                    特            

多  血 

活泼好动,反应迅捷,喜欢交际,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多变。

胆  汁 

直率热情,精力充沛,容易激动,心境变换激烈。

粘  液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内在,注意力稳重,但难转移,善于忍耐。

抑  郁 

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善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

 

从表内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气质都具有两重性。多血质的人,既有活泼好动、反应迅捷的一面,又有注意力不够稳定、兴趣多变的一面;胆汁质的人,既有直率热情、精力充沛的一面,又有容易激动的一面;粘液汁的人,既有沉默寡言、反应缓慢的一面,又有稳重善忍的一面;抑郁质的人,既有行动迟缓、性情孤僻的一面,又有细腻善察的一面。这说明,每一种气质都各有长短,不同气质并不完全表明一个人的优劣,但可以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系数。针对气质的两重性,一方面,个体气质是后天形成的,只有取长变短,便可以使人的气质发生健康性的转化;另一方面,群体气质是可以互补的,只要长短搭配,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人才群体结构,就会优化合理,发展就会健康平稳、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品读历史鉴点“前死而成功”

原文:前死而成功,愈于却就于灭亡也。

译文:前进不怕死反而获得成功,打了胜仗后怕死不求进反而趋于灭亡。

叙事:荆邯其人,是公孙述的骑都尉。公元30年,他在与公孙述谈话中,公孙述问:刘邦从军队中崛起,又几次兵败被困,处于险境,然而溃败之后,又重新聚合,继续战斗,这是什么精神?荆邯用以上话语作了回答。

[读]  “前死而成功,却就于灭亡”,说出了一个辩证道理。生活中的事实一再表明,求进不畏死反而获得成功,退却怕死反而趋于灭亡。这个辩证道理的理论依据,深藏于心理学之中。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因素对成功与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古代军事家孙武认为,“人情之理,不可不察”。当军队置于走投无路的“绝境”时,士兵在求生意识的驱使下,以十倍的英勇,百倍的坚韧,奋起战斗,反而得以成功地摆脱“绝境”。《孙子兵法·地篇》将它称之为:“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相反,如果不是这样,看到“绝境”而退缩、而逃跑,那必然会死亡。

“前死”与“却就”的道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也产生重要作用。由于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一些企业和个人常常被“置之死地”。面对严峻形势,退却往往等于自行“死亡”。假若坚持前进,不怕牺牲,很有可能寻到新的生机和活力。有许多事实表明,由于那里的领导和群众转变观念,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却激活了一块“死地”,从而走上一条成功的经营之路。

“前死”反而有了求得成功的希望。这说明,人的心态对人的成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启示教育者要操盘好心态概念,分清什么是思想问题,什么是心理问题,针对心理问题教育培养人们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心态不同,所获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当一个人处在绝境之下,由于打牢了心态基础,便不惧怕绝境,反而在绝境中打开了一条成功的通路。问题是,今天在培养战斗精神中,有的人常常忽略对心理概念的研究和运用,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因此,我们要用心理概念,引导官兵自觉在艰苦条件下和恶劣环境中练思想、练意志、练作风,时刻保持饱满的战斗热情和旺盛的战斗意志。

培养不怕死、敢冒险的精神,也要讲究科学态度,尽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冒险和死亡。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领导者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去珍惜和保护士兵的生命。同时又要在以生命为重的氛围中,培育不怕死的精神,造就勇敢的军人性格。从心理学上说,勇敢的性格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谈到勇敢,便想到直率,二者似乎不相干,但从气质上却有某种联系,都带有胆汁型特征。请看一位被称之为不会“拐弯”的干部:

他心直口快,看到啥事说啥事。正因为这样,常常惹得一些人不高兴,对他有不好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优点,应该坚持;也有人认为是缺点,不改要吃亏。他自己很闹心,想改,难;不改,也难。左右为难,只好直来直去向领导述说苦衷。

对这样一位干部,我们不要简单地说他不好,他有他的性格。尽管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但要改变并非容易。尤其是一个直率的人如果执意去改变自己的个性,那也未必可取。有些个性,既与优点联系在一起,也与缺点联系在一块。直来直去的性格就具有这样的两重性。改掉了直率,也就不是这个人了。就象鲜花的缺点是易于凋谢,如果把这个缺点去掉了,那就不是鲜花,而是假花了。看来,完美不存在于人间,只存在于天堂,而天堂却并不存在。所以,直率的同志不要自己难为自己,不要硬性改变自己的性格,只是应当注意学会“三思而后说”就可以了。后来,这位不“拐弯”的干部说话注意多了,在考核测评中赢得了98.7%的支持票。

从气质上分析,这位干部属胆汁型,他既有直率一面,又有易冲动的一面。操作心理概念,对于这个不会“拐弯”的人,一定要从心理特征上去加强教育引导,主要是让他遇“热”时要先“冷”一下,“冷”后再直言。这样,即便不会“拐弯”,也可以减少失言。不要强求人的性格气质千篇一律,那是做不到的;只求性格气质互补互利,是完全可能的。培育勇敢精神和气质也是这样,不求千篇一律,“带着驳壳枪跟我来”,而要多式多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