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发展破题(一)

(2009-12-27 22:53:22)
标签:

中医发展

医疗改革

中医理论与技术

健康

    前面贴过两篇相关报道,以及博文设问,目的是希望大家共同思考中医发展的问题。关于中医发展,从政策层面来看,应该说总的还是好的,即中医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并不恶劣。从国民医疗卫生的需求来看,中医的道路也很宽广,并未走入狭路,或渐入穷途。从中医自身研究、教育培养及临床条件的改善来看,也取得不少成绩,并非一无是处。再从中医自身的理论来看,它具有超时代的优秀内涵、跨越世纪的思想积淀,以及与时俱进的宽广胸怀,并不是落后、腐朽、盲目或故步自封。又从国际的情况来看,中医药越来越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替代治疗方法(叫做“替代”也没什么不好,因为它所替代的是当今最先进、最优秀的医学——西医,它正在更多地去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和短板),它并不是蛊惑人心于一时,相信很多西方人决不会盲目迷信一种落后的医学体系。

    那么,中医的发展为什么又如此举步唯艰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中医院发展都很困难,或情况很差,比如像中国中医科学院所属的广安门医院,以及广东省中医院等,他们的发展都很快,而能够促进和保证他们快速、稳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有一定的政府或政策支持,以及有源源不断的病人,就像北京的一些大的西医院一样他们不愁没有病人(大多数省级医院或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都如此),而又有最优秀的人才流向这些医院,这样他们当然就越来越强大,发展得好坏主要看管理怎样。但很多不太大的医院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得不到上级的经济支持,病人来源有限,人才经常流失,这样自然就难以发展,甚至生存都成了问题。

    以上这些情况是中西医都共同面对的,这是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当时,医院基本不考虑医疗收入,人员工资全额财政拨款,所有的医务人员及工人都是国家的人,按级别领工资,当然,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暂不论其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好坏),所以必须改革。接着医院逐步要求市场化,并因此出现了很多市场化的产物,如主任医师手术点名费、专家号、贵宾病房等,但这些创新在基层如何推广得了。

    再来看中医在这个市场化竞争中的内伤和外伤吧,首先,中医传统上并不主张大手术,中医也有很多用简单方法治疗大病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中医的技术水平主要存储在医生的头脑里,这样一来,中医既面临因为没有大手术、大输液、大药方,而无法获得基本的医疗收入(因为市场化以后医院不再享受全额拨款),同时老中医的诊断水平无法在挂号费中体现(物价部门规定中西医相同级别医师的诊疗费等同,并且设置了相应的限制),这么一来从小医院、基层开始,院长需要整天算医疗收支平衡的经济帐,大医院则还有医院建设的需要,为了新建病房楼、门诊楼,或高级病房,彼此攀比,也需要经常检查科室的收入,通过各种措施,勒紧裤腰带搞基建,增加设备投入,当然,这也是保证在将来竞争中不落后所必须做的。这样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医疗行为慢慢异化,小医院盲目投资上设备,大医院增项目保收入,而如此环境,中医的技术还怎么保得住。老中医开方虽然靠的是四诊八纲、经典与实践的结合,但能为医院创收多少,这样的收费与其他项目、科目或治疗手段相比,医院的医疗活动成了无利可图,最多造造势,吸引点人气,如此之中医医疗何不尴尬?

    其次,医疗收费标准体系导向新项目,老项目的收费一定多年不变,新项目则根据当时的成本等综合确定,这种政策对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当然是有利的,也符合我国提倡创新、飞速发展的大形势,但这样的价格管理却恰恰使中医的传统技术无用武之地,无法施展,其结果就是目前我们已经很难看到中医院里还有传统的诊疗技术在应用,甚至很多人开始怀疑中医那些传统的技术方法已经落后了、没用了,年轻医生也不愿再学习和使用它。这便是中医理论技术所受的一大内伤。

    第三,在市场化思维的影响下,中医教育左右摇摆,中医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现在也还在争论,一方面需要满足市场(医院,甚至医药经营等)的需要,因此,有的觉得应该多开西医课、与社会连接的课,而不要再让学生整天读经典了(因为那样是赚不到钱的)。另一方面,老百姓很希望看到真正高水平的中医,希望有更多好的中医能够让他们少花钱治好病,所以我经常劝同学们不妨选择到基层需要的岗位去工作,这样或许我们还没有白学中医。

    第四,中医的科研急功近利,强拉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指标,试图跨越式发展,殊不知中医理论所阐释的道理岂止在一、两个环节发挥作用,又怎能凭三、两个指标推导出中医药在分子、基因水平的贡献。这实际也与发热的思想有关,是内伤的另种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