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调和情志
《黄帝内经》提出养生的基本要求是“和喜怒,安居处,节阴阳,调刚柔”,和喜怒就是要调和情志。因为如果情志调和不了,就可能成为致病原因。
情志在心理学里属于情绪和情感的范畴,情绪是人们因受到外界刺激而作出的反应,如突然的惊吓,饥饿时看到食物或嗅到食物气味而喜悦的感觉等,这些就是情绪反应,当然也包括受文学艺术作品的感染,而产生的情绪变化等。情绪是与人的需要相关的本能反应,它发动快,变化快,瞬间变化较为复杂,因此,情绪如果不能受到必要的控制,它可能就会给我们带来破坏性的表现。
中医所说调和精神情志正是针对情绪易于波动和变化迅速,而需要避免其破坏性,而提出的科学养生方法。既然情绪是可以随时间而改变,会因客观环境、条件而发生或转变,那么,有时候情绪是会欺骗我们的,就像诸葛亮可以用情绪的调动来战胜周瑜(气死)一样,我们可能会因为情绪的暂时波动而失态,或因此伤害身体等,也就是说情绪有时候它是很难被我们完全控制的,以至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受到它的影响和干扰。
在实际生活中受情绪困扰的例子很多,包括有的同学,或一些病人,这样的结果最多见的是影响睡眠,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或不思饮食等,当然它对我们身体的影响还会逐步增加,以致很多患者就诊就是因为情绪所困。所以,调节情绪,和喜怒确实很重要。
其次要说情感,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长期情绪趋向,如爱祖国,爱人民,崇拜英雄,热爱科学等,当然还包括爱情、亲情等。情感是与我们的教育有关的,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情感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它通常不会因为时间、环境条件而改变,或很难改变。
当然,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情感,都应该对情感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包括掌握情感的度,不要太冷漠,也不要太放任情感,否则不表现情感则不能让别人了解你,太放任则可能会被别人误解,或难以接受。为什么要说情感呢?因为有的年轻人经常错把情绪当情感,比如一见钟情就认为是爱情,当然一见钟情可以经过时间的培养成为爱情,但很多时候还只是一种情绪反映。即对于感情人们是要付诸责任,需要有所舍弃的。
人的情绪、情感与每一个人的个性有一定关系,如气质等,所以我们说有的人性情开朗,有的人则较狭隘,或封闭,有的人很容易发脾气,有的人很爱忧愁等,这些都是个性气质决定的。如周瑜之所以会被诸葛亮气死就是因为他性情狭隘,孤芳自赏,因此,由于每一个人的气质类型不一样,我们就需要了解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情绪,调节情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