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成书时代的文献流传情况看,当时的医药书籍还有不少,但除了《黄帝内经》,其他都没有能够流传下来,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如果从《黄帝内经》所涉及的内容和医学思想来看,它确实已经很全面和完备,而且很有实际指导意义,这是否是它得以顺利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我们只能做些猜测,因为当文献的流传受到限制和遇到困难时,当然,人们希望留下那些更重要、更全面的资料,这就是我们可以去猜测的基础。
熟读《黄帝内经》的人都会自然地体会到,《黄帝内经》能给人们的启示和指导确实良多,而且这种启迪思想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黄帝内经》还有一个能够流传下来的基础或许还在于它的说理,它的知识体系和论证方法与角度,因为《黄帝内经》在论述医学理论时,始终将人放在与宇宙自然相协调统一的客观存在基础上,即它认识问题的角度是人们所能接受和十分熟悉的基本科学道理(起码在汉代以前是中国人都懂的科学道理)。而它论证的方法是比类和最简单实用的推演,在论证的过程中它始终强调人们能够理解的临床实际是理论判别的基本准绳。
《黄帝内经》的知识体系也是当时的普通知识,如当时中国科技已经十分明确的天文、地理、时间、气候等,它综合而巧妙地运用了这些知识,把中医临床理论用规范的逻辑联系起来,这便构成中医最基本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的说理是建立在类比和以表知里,以外测内,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干预把握变化的方法,在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将各种复杂的功能关系投射或投影到固定的系统结构中,而实现对中医理论的基本表述。
基于以上《黄帝内经》形成和发展流传的现实,因此,我们可以推测《黄帝内经》的理论必须是大众可以接受和理解的理论,《黄帝内经》必须是一本大众可以接受的医学读本,它才可能流传至今。从这个意义来说,《黄帝内经》应该是大众能够读懂的好医书,这是《内经》成书之初就决定了的。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又会觉得它难懂呢?这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
一个是《黄帝内经》的文字对于古人来说已经是普通话,但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却成了艰涩的古文,因此,自然困难了。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现代人的观念改变了,人类经历两千多年的变迁,什么都发达了、进步了,但很多先进的文化可能被丢弃了,我们思想观念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删除了天文、地理、气候的概念,似乎它们已经不太重要,但这些因素确实与我们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这才是《黄帝内经》成书和流传的本来意义。
我始终反对将《黄帝内经》比作宗教的经典,事实确实不是这样,我们更不能把《黄帝内经》当天书来读,总抱怨读不懂,如果很多人都这样读《内经》的话,那么《内经》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