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同学问小针刀,这是中医的一项特色技术,尽管人们说它的历史还不长,但它却与《内经》时代的九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应该支持它发展,它如果能真正发挥专长,解决临床问题,那么它的前途当然是光明和辉煌的。
中医的特色诊疗技术很多,包括针灸的、推拿的或药物的、熏洗的、温熨的,甚至人们都很熟悉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等,以及人们可能将要淡忘的丹药,或某些丸散、膏方等。这里面确实蕴藏着无数宝藏,代表了中医丰富的医疗思想,以及优势突出的治疗疾病措施。
在多年的《内经》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很多中医的特色诊疗技术一方面正在被现代科学技术淹没,另一方面又有一些技术打着中医的旗号,在欺骗广大病患者。这两种情况的代表事例很多,这里略举一、二。
第一种情况,最让我们忧虑的是《内经》里很多针灸技法,濒临失传,许多历代外科应用的丹药、膏药也濒临失传,而流散民间的特色、特效技术更难以很好继承发扬。第二种情况如目前市场上热卖的手纹诊断方法,以及被改良而随意滥用的熏蒸治疗,更有满街都能见到的洗脚、洗脸、刮痧、拔罐等。
实际上任何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在《内经》里我们的先辈就明确指出包括针法、灸法,或药物等都是有适应症和副作用,《灵枢经》论述的针灸副作用可谓十分具体,《素问》里也强调大毒、小毒等药物分类方法,这些都很有深意。但我们有的现代人喜欢制造氛围,擅长搞气氛,一部电影可以把刮痧之风吹遍大街小巷;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消费需要,可以使洗脚走上辉煌店堂,洗完脚,还有桑拿、按摩、火罐、刮痧伺候。蝎子可以大肆煲汤饮用,食芦荟也如嚼莴笋。而这样的后果却没有人质问,当然,如果只是偶尔为之或许问题还不是很大,但长期享用恐怕就要出问题了。
说到小针刀,我们也应该对它进行科学的研究,不要总说:我们中医的技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用了那么多年了,还需要研究吗?但老祖宗说我们使用的技术也需要明确适应症,也需要避免它的副作用,这样的话我们怎么没记住呢!
中医适宜技术的整理研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分重视的研究专项,酝酿、启动至今已经近10年了,所以足以看出国家对该项工作的重视,这么多年来资助的研究课题也不少,有的已经结题,开始推广,但也有一些研究还不满意,或推广中困难很大,这样或许为下一步深入推进这些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同学们如果感兴趣,很希望大家多关注这些工作,并主动地去学习这些技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