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可能导致房价惯性下跌
(2008-07-10 23:06:02)
标签:
房产 |
分类: 房产专栏 |
救市可能导致房价惯性下跌
文/赖瀚林
前几天去一个开放式泳池游泳,发现一个有趣的事,一个西装革履的人不知怎的掉进了水池,拼命的扑腾,岸上一大群人看他在水里扑腾的厉害,便习惯性的甩给他一个救生圈,他抓住救生圈一下子就在水池里站稳了,结果发现水面仅淹到他腰部,深不足2米,只要把脚根站稳是淹不死他的。现今的中国楼市,实在有点像这个游泳池,掉在水里的人都在那拼命喊救命,岸上的人看他扑腾的厉害,交头接耳议论要不要往水里扔救生圈。这扑腾喊救命的就是地产商,岸上的人代表了管理层和一大批经济学家、业内专家等。
汶川地震之后,房市持续低迷,销售萎靡,成交量下滑,地方和开发商开始着慌了,拼命喊救命。国家发改委在最新完成的一份报告中警示:一旦房价下跌,容易出现需求萎缩,影响房地产业发展,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6月8日的海南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也表示,扩大有效需求,尤其是扩大没有风险、更有实际购买力的需求,在金融政策上予以支持,是救市良方。
那么在CPI周期上行、经济周期下行的背景下,中国楼市究竟需不需要拯救?一大批开发商、专家学者都认为:行业资金链危机已经很严重了,市场的持续低迷势必会影响到银行和全局经济的发展。“救市论”者主张,应以实施局部的政策微调来挽回楼市的颓势,如资金融通与有效释放市场需求等。
以上两条意见,我看都走不通。资金融通不外乎放开信贷,也就是融资,以宽松而非紧缩的银根政策等,显然这与国家宏观调控是相违背的。实施银根缩紧政策的目的就是减少流动性过剩,抑制通货膨胀,而资金融通会给楼市中的热钱以喘息机会,重新放大资产价格,缩减热钱套利的时间成本,并有加大通胀的风险;而释放市场需求方面,实际上是诱使有购房需求而购买力有限的一部分提前释放出来,这实际上是一种杀鸡取卵的透支行为。经历过雪灾、粮灾、震灾、洪灾、油灾过后,原来被放大的市场需求和有效购买力已经被大大稀释了。不可否认,以“二次房贷”为核心的银根紧缩政策是导致楼市低迷的直接原因。宏观经济过热,行业发展过快都有紧缩调控的内在要求,因此银根紧缩政策才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健康理性的正途。
可以说中国的地产商是被银行和政府宠坏的一群孩子,只在游泳池里伸展过胳膊,没在长江里呛过水,基本上没经历过大风浪的冲击。因此政策救市小心会害死房地产,光给救生圈是不够的,还得让它学会游泳。就像一个小孩,你要么不让他跳进游泳池里去,要么就教他学会游泳,如果动不动就给他戴救生圈,迟早有一天他还是会淹死的。如果一个游泳池就可以淹死一大批开发商,那只能说明这个行业太不健康了,抗风险能力太差了,在楼市低迷期,市场需要的是游泳健将,而不是售卖救生圈。中国房地产发展经历了10年的快速上涨期,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不断催生出爆炸式的购房需求,成就了开发商们一夜暴富的神话,也成就了开发商为富不仁的奸商形象,因此现在的低迷,也是开发商们反哺社会的时侯了,而楼市自有他的运行经济规律,任何违背规律的人为纠正,都会导致不可预期的后果。
2007年的 “新特区”政策可以说是助推成都房价快速上升的一支火箭,引得国外的热钱络绎不绝的进入成都楼市,而各种热钱的进入又成倍放大了市场的流动性,不断的推高了资产价格,从而加大了通胀压力,楼市泡沫于是出现(请参考笔者的《地疯房骚:一场全民的癫狂》一文)。很显然,如果房价继续上涨,投机者便会抛房套现,这势必会在短时间内逼迫房价快速下跌。而这种下跌惯性一旦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就会迅速放大,这势必又助推物价飞涨,经济危机便会爆发,显然这是整个管理层不愿看到的。目前我国的房价已经经历了一个近10年的上涨周期,并打破了楼市只涨不跌的神话,因此在宏观调控面前,短时间的低位徘徊,是市场步入自然调整的正常反应。最好的方法或许就是维持楼市现状,保持阶段性的低位震荡,不给热钱套现机会,放大热钱在楼市中获利的时间成本,让热钱无利可图,这样可以有效的化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政策救市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是丢错了救生圈,小心救市搞成饮鸩止渴,加速房价的急剧下跌。我们应该从美国对房地产市场的人为救市后果中汲取深刻教训。美国为什么会产生次贷危机?表面上是房价深度下跌,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人为的行政干预造成的恶果。当市场成交量陷入低迷时(这其实是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调整周期),美国政府由于担心房价下跌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于是采取了一些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干预(记住,是宽松),刺激需求(如中国楼市目前的呼声出奇的一致),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于是很多金融机构纷纷降低门槛,如减息减税等,向低收入人群甚至是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发放按揭贷款。这一调控政策很生硬的打断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自然调整规律,使得房价暴涨,当房价上涨难以控制时,美国100多年来形成的楼市周期生态环境便遭到破坏,这样又逼迫房价以更极端的方式(如惯性下跌)表现出来,此后美国房价持续下跌,最终引发了波及全球的严重次级债危机。
现在国家宏观的货币政策仍是紧缩,这是正确的。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性和健康性,就必须挤出市场中累积的泡沫,实际上合理范围的降价正是挤压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一个捷径,而粗暴的行政干预会中断自然调整并使问题复杂化。927新政之后至今这种调整期还不到半年,政府和开发商就都挺不住了。事实证明市场的自然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永远是最小的,当房价由一个周期(如10年)逐渐步入另一个周期的时候,人为干预会中断楼市的自然调整,只会使泡沫进一步累积,其结果必然是引发更剧烈的波动。因此鼓吹房地产救市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这是典型的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发展空间和危害民生的主张,应该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