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忻州市及所辖区、县级市、县地名释义(山西地名之三)

(2016-12-12 05:44:05)
标签:

地名

山西

分类: 地理地震

忻州市及所辖区、县级市、县地名释义(山西地名之三)

    忻州:老忻县因境内有忻口山而得名《清一统志》引《魏土地记》称:“汉高祖出平城(白登)之围,还军至此,六军忻然(按,忻、欣同义),故名。”隋置忻州1912年置忻县。1983年改忻县地区为地级市,以忻州为名。

    忻府区:因忻州市政府驻此地而得名。即原忻县。

    原平市:因地形平坦为原得名西汉置原平县,北魏置石城县,隋称平寇县,又改名崞县。1960年县治迁于新原镇现址,改为原平县。1993年为县级市。

    代县:因该地在古代国境而得名西汉置广武县。隋开皇十八年(598)避太子讳改广武县为雁门县。唐置代州。明洪武三年(1373)改代州为代县。

    神池县:因境内有神池水,实为地下泉水,冬夏不涸而得名。汉为楼烦县,北周置神武县,明代置神池堡。清雍正三年(1725)设神池县。 

    五寨县:因境内有五大牧寨而得名嘉靖十六年(1537)建五寨堡,以堡辖东、西、南、北、中五大牧寨屯牧于此。清雍正三年(1785)设五寨县。

    五台县:因境内有五台山得名汉设虑虒县,北魏改驴夷县,隋改五台县。

    偏关县:因县城临长城内三关之偏头关而得名偏头,则因该地地势东仰西伏,故称。古称林胡。五代置偏头砦。元改为偏头关。清改为偏关县。 

    静乐县:取“边境静乐”之意为名隋开皇三年(583)置岢岚县,后改汾源县。隋大业四年(608)改为静乐县。 

    繁峙县:因县城位于山麓,群山环拱而得名。一说故治在原平县南板寺村,板寺即繁峙之讹。 

    宁武县:因此地原为广宁、神武郡而得名唐末置宁武军,取北魏广宁、神武二郡尾字为名。明为长城内三关之宁武关。清改为宁武县。

    保德县:因县城濒临黄河,扼山陕要冲,取“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之意而得名。唐为岚州地,金置保德州。 

    定襄县:西汉置定襄郡,郡治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之北。定襄郡下有定襄县,在今呼和浩特东南。按古代谥法,“辟地为襄”,“辟地有德,襄”。名为定襄,表示这个新建制的地区安定了。后汉末定襄县由内蒙古侨徙今治。唐武德四年(621)于今治置定襄县。

    河曲县:因县城西濒黄河,恰当河之弯曲处而得名。金代置河曲县。

    岢岚县:因境有岢岚山而得名隋大业年间置岢岚镇。唐为岚谷县。明、清为岢岚州。民初改岢岚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