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州市:因朔方郡而得名。老朔县(现在的朔城区),秦代为马邑县。东汉属雁门郡。北魏属神武郡、梁郡。北齐设朔州。隋、唐几度朔州、马邑郡互改。五代为寰州。
朔城区:即原来的朔县。1989年改现名。
平鲁区:因平鲁卫而得名。明大同镇设平虏卫。嘉靖年间迁至马军营,即现在的平鲁区凤凰城。清初改名平鲁卫。雍正年间改为平鲁县。1988年改县为区。
山阴县:因位于佛宿山(现名翠微山)以北而得名。辽设河阴县(因位于桑干河以南而得名),先后属朔州、应州。金代改名山阴。元代废而复置。明、清均属应州。
应县:因北有龙首山南有雁门山,两山相应而得名。五代时分云州一部分设应州。民国初年改应州为应县。
怀仁县: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晋王李克用在云州相会时,有“怀想仁人”之语而得名。辽分云中县一部分设怀仁县。后历代均设怀仁县。1954年曾与大同县合为大仁县。1959年分置怀仁区。1964年恢复怀仁县。
右玉县:因大同右卫和玉林卫而得名。永乐年间设大同右卫。正统年间并入玉林卫,称右玉林卫。清初为右玉卫,后改为右玉县。辽至元几度废而复置。清雍正年间该州为县。1989年成为地级市名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