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及其前身13次作为都城(《北京地情概览》录与评之十四)
(2016-10-13 04:46:30)
原文:
“第三章 建置沿革
第一节 北京城的行政建置
---
在三千多年的苍桑岁月中,北京以都城之貌出现于历史舞台共有13次。
诸侯国都两次:周初分封之后的蓟都和燕都。---
封建割据者立都三次:352年至357年,慕容镌大燕国都。---756年,安禄山大燕国都。---911年,刘守光大燕国都。这三次立都实际上均为封建割据势力的盘踞中心,并不是现今意义上的国家都城。
陪都一次:938年起,辽南京,又称燕京。
正式国都六次:1153年起,金中都。1272年起,元大都。1403年起,明北京,次年正式成为京师。1633年起,清北京。1912年至1927年,中华民国北京。1949年迄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
点评:
1.金中都算做国都,是依据侯仁之老的见解,很多学者认为,金朝之控制中国北方还不是全部。历史上的北京作为全国都城应从元大都算起。
2.许多学者认为慕容氏燕国应称“前燕”,其都城在今天津蓟县,与北京无关。
3.刘守光大燕国,史称“桀燕”。
4.现在的北京地区,以“北京”为地名起自明朝。因此,本书与众多书籍、媒体对“北京”的使用混乱,且北京古城城址多次变迁,应该说“现在的北京市地域内在历史上成为都城的有---”才严谨。
4.表述不准确、不规范,如“蓟”和“燕”后不必加“都”,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混用等。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