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清北京城,民国北京城(《北京地情概览》概览录与评之十三)

(2016-10-12 01:52:11)
标签:

北京

变迁

城址

分类: 地理地震
     原文:
    “五、明、清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定都南京。同年九月大将徐达率军攻入大都城,将大都城改名北平。后将大都北垣南移五里重建,北京城形成扁方形规划形制。---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登上皇位,即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改北平为北京。用了四年(1406年)朱棣下诏营建北京。---将北京城南墙南移二里重建,基本形成正方形形制。---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防卫蒙古入侵,又兴建了外城,因经费不足,只修了南面,北京城就呈现凸字形,形成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层结构。
    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宫城东西宽为753米,南北长为961米,占地72万平方米,有四门:南门为午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北门为玄武门(清康熙时改为神武门)---
    ---皇城周长为9千米,四方开门,即皇城正门承天门(清改为天安门)、东门东安门、西门西安门、北门北安门(清改为地安门)。承天门前有一个占地11公顷、红墙环绕的T形广场。广场东西南三面有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南为大明门(清改为大清门,民国改为中华门)。---
    ---内城周长20千米,共有城门九座,即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即元代齐化门)、东直门(即元代崇仁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即元代和义门)、阜成门(即元代平则门)、宣武门。内城形成9座城门景观,即正阳石马、崇文铁龟、朝阳谷穗、东直铁塔、安定真武、德胜石碣、西直折柳、阜成梅花、宣武水平。
    外城全长为14千米,共7座城门,分别是:东便门、广渠门(俗称沙窝门)、左安门(俗称江擦门)、永定门、右安门(俗称南西门)、广宁门(俗称彰仪门,清道光年间改名广安门)、西便门。
    ----清朝定鼎北京之后,继续沿用了明代京城城垣。---
    ---
    六、民国
    ---
    民国期间,北京城总体格局不变,仅有局部凋整,主要有拆除皇城城墙,辟建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修建铁路、公路等。---
    七、新中国首都
    ---”
    点评:
    1.内容基本无误。
    2.两个小标题都应加“北京城”才准确。
    3.玄武门改为神武门,是为了避违康熙的名字“玄烨”。广宁门改为广安门,是为了避讳道光的名字“旻宁”。
    4.“即元代**门”说法不妥,据考古结果,明北京城门是在元大都城门基础上加高、加厚而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