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额鲁特·珊丹2009年9月17日锡林郭勒草原工作日记

(2011-01-29 06:07:50)
标签:

转载

分类: 评论杂谈

[转载]额鲁特·珊丹2009年9月17日锡林郭勒草原工作日记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嘎达梅林》剧本6至10集中出现的民俗错误、漏洞及穿帮现象

6-10剧本原文:“仍然是那片广场。高高的苏黎定扯出一道道红绸,形成一座美丽的伞状彩楼。彩楼侧,

一排号手仰天吹响古老的蒙古长号。彩楼下,达王亲自牵着一匹雪白的骏马,庄严伫立着……”,与制片

人和和巴特尔商议后将彩楼的场景减掉了。原因是,蒙古战神苏鲁锭只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才能显出

它的神威之力。在苏鲁锭的后面设置红绸彩楼,会丧失庄严感,不伦不类。

6-10不应是三百年,而是七百多年,自成吉思汗赏赐达尔罕特权“九罪不罚”算起。

6-12本场出现达王吹奏蒙古长号。蒙古长号的专属名称为“筒钦”,属于蒙古寺庙中的法器,祭敖包或重

大庆典时,由戴着鸡冠帽的喇嘛们专门吹奏。剧中描述达王用蒙古长号吹出一支古老而悲怆的曲子,这是

不可能的,因为蒙古长号不能吹奏音乐,只能发出“呜呜”的响声。另外,剧中还有牧民吹奏蒙古长号的

场面,这些都有悖于蒙古民俗。

6-15剧中出现嘎达梅林喊包仁钦为“包叔”的场面。民国时期的蒙古人还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干扰,因此

绝对不会把姓氏挂在长辈的前面,而是直呼仁钦大叔。“包叔”一类的称呼,是源于解放后蒙古人受到外

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6-18玉佩太汉化,故而改成蒙古人经常佩戴的达木林佛。

6—24这一场,人物只有嘎达梅林,没有交流的对象,而自言自语的话又太长,因此将对话中的一部分改

成“人与马的对话”。

6-28这一场,只有嘎达梅林和受伤的坐骑。对于纯正的蒙古人来说,人与马之间的交流,比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更能体现人性。蒙古男人失去了骏马等于失去了脚足,和失去女人一样痛苦,故而简略的增补了一个

情节……

7-8朱博儒在达王面前自称“奴婢”。尽量少使用“奴婢”一词,朱博儒的靠山是张作霖……

7-14注意蒙古喇嘛的佛教用语!不要用阿弥陀佛之类的语言。演员默念六字真言时,如果不够纯熟,微目

四合,动一动嘴唇就行了。

7-20不要用肩上的饰带表明执政王(达王)的地位,这个错误非常严重。
民国年间,民国政府仍按清制确定王爷的等级。亲王最明显的标志是袍子上的“补子”,达王在重要场合

里,应穿龙袍(也称补服),贝勒们穿蟒袍。其区别为: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达王的袍装颜色只能用土

黄或者暗黄,不能是明黄,而龙必须是盘龙或者降龙,不能是升龙或者正龙。亲王服的下摆绣有“海水江

涯”。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另一个标志就是顶戴花翎(白玉翎管,珊瑚顶子)。平时,达王可穿晚清时期的长袍马褂或蒙古袍。

7-20那达慕正确场面:
1、临时搭建的木制看台,看台上铺红色彩毡,设茶案、酒局。案上摆放各种奶食、蒙古点心。酒局:银

碗,马奶酒。
2、看台两侧的长绳上挂着五色经幡(红、黄、蓝、绿、白)。
3、白为圣洁,九为吉数。看台下,九名喇嘛列队,吹奏筒钦(即蒙古庙宇专用的大长号),做为开幕式

的前奏。不要用汉式的大鼓、钹类。号声响起时,可用弓箭手射出的一排响镝,烘托气氛。箭杆上系红绸

,表示喜庆。
4、看台四周布景:
(1)蒙古人以西为大。看台西侧是台吉们、长者们的位置,设红漆矮桌,桌上摆放奶茶。
(2)看台东侧是普通人的位置,内围的牧民盘膝坐在草地上。中围的牧民或站立或牵马,老人、妇女、

儿童坐在勒勒车上。外围的牧民坐在马鞍上,或者是站在马鞍上……观众随着时间渐渐增多,形成里三层

外三层的局面……

7-23射箭场,不要用草靶,改用羊皮靶。

7-25切记,自古以来蒙古人摔跤时就不设台。设台就弄出拳击的味道了。平坦的草原就是最好的摔跤场。

胜者将败者扛起来,轮几圈,甩出去就行了。

7-31这一场,呼德尔上身裸露,下身应穿多褶马裤,比卫兵的马裤要肥一些。普通牧民为了方便骑行,常

穿这种宽松的马裤。

8-6这一场是嘎达、牡丹的婚礼场面。喇嘛摆弄女人的头发显得不合适,改成嫂子。蒙古婚礼中没有撒花

的习惯,常见的是长者手托银钵、泼乳祝福。

8-8民国年间,科尔沁蒙古人多以奶食、肉类、牛肉干、奶茶、炒米为主,面食只有油炸撒子之类的食品

。而本剧中的食物都是以“馍”和面饼代替的。

8-10前面的货币是以“两”或“大洋”做为计量单位的,这一场变成元了。遇到这种场面时,剧组人员一

定要注意。至少要有一个统一吧?按我的理解,过去蒙古人不认纸币,只认银子。都是用银子直接交换货

物的。不确定,待查,仅供参考。

8-16本场出现朱博儒去卓王府玩麻将的描述。那时候,蒙古王府不玩麻将,男人玩蒙古象棋,女人玩蒙古

鹿棋。

8-19本场描述“奴才把三百匹马卖到关内,得银四十五万”。数字不确定,待查。

9-5民国时期,蒙古地区不设界碑,而是以旗界敖包做为界线,因此将界碑改成旗界敖包。蒙古敖包分多

种,有马敖马,祖先敖包、旗界敖包等。

9-9原剧本中,萨仁在牡丹即将分娩时说“稳婆来了没有?”读过清史的人都知道,慈禧(兰儿)进入皇

宫前,给慈禧验身的那个人,就叫稳婆。让蒙古姑娘萨仁称接生婆为稳婆,不妥。在草原上,接生的都是

一些有经验的老额吉。

10-22按常规,达尔罕旗军务梅林的任免必须通过达王,王府管家色旺无权任免。因此添加了情节和对话

10-25嘎达梅林都成包仁钦的女婿了,怎么还叫包叔呀?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