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义为何推崇孟浩然

(2020-07-09 00:41:34)
标签:

孟浩然

武义

宿武阳川

宿武陵即事

分类: 襄音无改

武义为何推崇孟浩然

                                                熊万里

  武义为何推崇孟浩然


李白诗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享有盛名的孟浩然,是土生土长的襄阳人,自然被家乡人津津乐道,成为本土的一张名片。

前不久,有朋友自浙江省武义县来访。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老乡孟浩然竟然在武义大受推崇。只因为孟浩然响当当的名声和他的一首《宿武阳川》(一作《宿武陵即事》。

几乎每一个地方在“自我简介”时,都会习惯性地引用古典诗词,以佐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绮丽。如果有一流文人为当地写出一流作品,肯定是锦上添花。如果一流文人为当地写出二流作品,也奉若至宝。实在不济,也要掘地三尺,刨出二流或者不入流的文人诗作,只要与当地风物相关都可以拿来“贴金”。更有甚者,两地为争抢一个名人或者一篇作品唇枪舌剑。

在中国只要读到小学毕业,都背诵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这两首诗成为庐山的最佳广告。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醉翁亭、寒山寺等等更因一篇诗文而声名远播。一些地方即使自然风光远在庐山之上,却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养在深闺迟被知,在漫长的历史上没有文人前往留下只言片语,只能“望文兴叹”。却有一些在文学史上被遗忘的,或者说排不上名次的末流文人,因一首诗而被一个地方牢牢地记住了,作品在各种地方简介中反复引用。

武义县,隶属浙江省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一条叫熟溪的小河从武义县城穿过,熟溪也叫武阳川、武义江。孟浩然作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诗人,写了一首情景交融的山水诗《宿武阳川》,自然被武义充分运用。我们先来欣赏一遍孟浩然的这首诗。

 

宿武阳川

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影自空虚。

就枕灭明烛,叩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风物是秦馀。

 

    这首诗虽然不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但也是孟氏风格的上乘之作。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样几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镜头:泊舟武阳,日落川暗,猿啸潭空,渔歌夜传,鸡鸣报晓。孟浩然描写了夜泊武阳川的感受,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武阳川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所以,这首诗高频率地出现在武义县的各种平面印刷资料和相关网站中。武义的朋友们在引用这首诗时,往往要做两点重要注释。其一“【武阳川诗人于开元十七年(729)作吴越之游,从家乡出发,取道洛阳,循汴水而下,经润州、杭州、金华、武义,再去天台、过武义宿武阳川。武阳川又名武义江。”其二“【秦馀陶渊明在描述桃花源中人说:避秦时乱来此,遂不复出焉。孟浩然把武义比作桃花源。”这两点注释非常重要,一是强调孟浩然留宿武义,二是说明孟浩然盛赞武义为桃花源。

但是,关于这首诗中的武阳川却有争议。有争议的另外一个地方在四川。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设置郡县,置武阳县,县治地在今四川彭山。在历史上,地名往往随朝代更替或者行政区划的变动而更改。现在的行政区划中,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下辖武阳镇。彭山境内有武阳江故道(今南河)。

孟浩然到底写的是哪一个武阳川?《孟浩然年谱》《孟浩然大辞典》均主张四川。孟浩然生平史料并不是很多。我们从已有的史料中,很难准确推断孟浩然的生活轨迹。但是他喜欢游山玩水,而且留下两百余首山水诗,所以我们可以靠诗来推算他的行踪。我们说孟浩然去过哪儿,大多也是依据他的诗推演而来。也正因此,每一个研究者可以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孟浩然大辞典》里有一个条目“久滞越中”,考据孟浩然一生中三次游越中。同时有一个条目“由秦入蜀”,考据孟浩然有一次蜀地之行。孟浩然第二次游吴越,从兰溪到衢州到永嘉,就很可能路过武义、留宿武阳川。

目前,已知的武义方面关于孟浩然的最早文字记录是清嘉庆《武义县志》,称孟浩然过武阳川留宿,有诗《宿武阳川》。武义本地学者中就有人对此异议。其中《武义通史》的作者认为孟浩然诗中的武阳川并非今天的武义,并陈述三点意见:一是唐代熟溪未称武阳川;二是《孟浩然年谱》《孟浩然大辞典》未记他留宿武义作诗,而是在别处写《宿武阳川》;三是《宿武阳川》诗的多种版本注释,均指明是他乡武阳川。《武义通史》认为“却丑揽美,人之常情,而史书不可这么做,只能遵循司马迁‘不虚美’的史学精神。”这种考据并不严谨。唐代熟溪到底称不称武阳川、武义江,仍存争议,不能武断地拿来作为论据。无论《孟浩然年谱》,还是《孟浩然大辞典》,抑或《宿武阳川》诗的多种版本注释,都是近些年孟浩然研究的爱好者根据孟诗的一种假设性推理,只能参考,而不能不假思索地“照抄”,更不能百分之百地“尽信”。

如果从实景考证,哪一个地方的情景与诗意相近呢?难就难在这里,有争议的两地风景都比较贴近诗作。

就因为孟诗所描绘的诗情画意和武义“神似”,武义才不能放过。武义的文旅宣传一直把这首诗作为招牌。据传,武义县准备建一个孟浩然的雕像。这个消息在武义流传甚广,但只是口传,而不是“官宣”。从这个口传的消息,我们可以感到孟浩然在武义大受推崇。

相比而言,四川的眉山、彭山、武阳三级政府的所有部门,以及广大群众,对孟浩然的《宿武阳川》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好像不知道此诗一样。我试图请四川的朋友寻找彭山有没有对孟浩然《宿武阳川》的引用,未果。好在现在网络便捷,我通过网络搜索《宿武阳川》,除了专业的诗词鉴赏网页之外,基本上都是武义官方及民间人士在引用此诗,并且“引”以为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走进武义县图书馆大门,迎面就是一栋4层楼的主体建筑。整整一面墙,顶天立地镶上大理石。孟浩然行吟图和《宿武阳川》这首诗浮雕于上。每一个走进图书馆的读者,都要先享受一遍视觉盛宴。

 

             2020628日午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