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与圈子

(2021-03-15 22:56:27)
分类: 文坛边鼓

阅读与圈子

——与xx的微信聊天

 

一.阅读

判断一个作家的成功,不是看他对读者的影响,而是看他对作家的启发。

《百年孤独》影响了当代中国的大部分作家。我们可以从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中读出 《百年孤独》的影子和味道,包括陈忠实的《白鹿原》,包括阿来的《尘埃落定》,也包括莫言、贾平凹等人的作品

《百年孤独》单是炉火纯青的叙述语言、手到擒来的比喻,已高不可及值得反复咂摸如果您读不进去,或者读后觉得就那么回事,说明鉴赏水平有待提升,需要长时间冷静,好好反省。

现在,一个作家的门槛很低。能发表作品,能长期写作的人,在大众心目中就是作家了。而且高帽子越来越廉价,动辄冠以“著名”。作家,基本上都能做到语言流畅。他们通过比较顺溜的语言就可以轻易俘虏大众读者,更上一层的也可能让写作的同行钦佩。但是,这些遍地皆是的作家就是批发市场上的大路货,像菜摊儿上的西红柿黄瓜可以扒骨堆儿买卖,站在一定的高度俯瞰即使在一个地域的文学史上也几乎没有丝毫意义。

普通作家与文学大师相比,首先在语言质感有天壤之别。

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首先是语言天才,那种游刃有余、浑然天成的叙述本就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他们用起比喻来,就像农贸市场上的大妈捣腾自家柜台上的菜品,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一部作品的语言,是我们可以睁眼即可看到的表象,但是不计其数的一般读者只会被大师的那些语言感染,却不会去品味其中的妙处。一个真正好色的男人,遇到绝世美女,总会想方设法地一遍遍打量欣赏,见不到真人也会挖空心思捧到照片,或者闭上眼睛用心回味。同理,一个真正有心的读者,会反反复复去阅读品味大师的作品。我们说,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往往从语言表象就可以得出结论。语言就像脸面,您读了《百年孤独》,再读中国作家的小说,就像看了绝代美女再看正在街头行走的普通大妈。

写作者可以对自己的层次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第一种方法是评价自己的语言。味同嚼醋,还是魅力四射?叙述力不从心,还是行云流水?比喻牵强附会,还是出其不意精妙绝伦?自我评价往往有失偏颇。那么还有第二种方法,评价不同作家的作品。如果对不同作家语感的差异都麻木不仁,可以毫无疑问地断定自己还没有真正靠近创作的门槛,更别说迈去。

三毛写给贾平凹的信中说:“三毛的作品是写给一般人看的,贾平凹的著作,是写给三毛这种真正以一生的时光来阅读的人看的。”三毛说的实话,她的作品的确是写给一般人看的,对真正的作家而言没有一丝阅读价值。因为各种原因,三毛的眼界受到限制,写作层次与鉴赏水平也有局限。如果她生命长久一点儿,眼界开阔一点儿,阅读到《白鹿原》《尘埃落定》,就会发现贾平凹长篇小说的粗糙不堪。同样写性,其他作家与贾平凹相比,美丑反差强烈。如果三毛不能得出这种结论,她就不具备一个初级写作者的基本判断。

什么叫一般人?一般人读书,读的是故事情节。再上一层,读语言。再上一层,才能读到妙处才能慢慢领悟技巧、结构、立意等等。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推荐您读《尘埃落定》《白鹿原》《活着》,这是当代中国小说的代表。推荐您重复阅读《百年孤独》,这是文学的珠穆朗玛峰。推荐阅读这些作品,是让您慢慢领略写作的韵味。写小说,不是急匆匆讲故事,暂时不谈故事的庸俗与高雅,首先在语言的精致,细节的刻画等等方面都需要长时间磨炼。小说是由一个个细节连接起来的。细节的功力,毫不留情地开了作家的距离。目前,您的长篇小说只能靠情节吸引一般人去读。您在写作的过程中还不能领略细节的魅力,难以获得作家内心的实际认同。诤言面前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层次。对浮躁的人而言,突然听到逆耳之语会恼羞成怒。对有悟性的人而言,可一语点醒梦中人,发生质变。创作有一个成熟过程,火候到了自然而然就有了手感。

 

二.圈子

    您曾经给我谈过,黑社会也有黑社会的圈子。就像天下政协是一家、天下税务是一家,黑社会每到一个城市就有当地的黑社会接待吃喝。一旦写作,就会不由自主地接触到文学圈子,即所谓的文学界、文坛。这就要注意把握圈子的大小,保持与圈子的距离。

早年,我接触过本地的文学圈子。酒桌、牌桌、会议,这类聚众的场合是最展现人本性的。有一个自鸣得意的小小说作家总试探着在年轻人的酒桌上发号施令,浑然不觉年轻人的反感。有一个不可一世的散文作家,常不失时机地在各种聚会中流露出唯我独尊的派头,遭众人唾骂。有一个夜郎自大的初学者,在酒后评论热心帮助他的老师时,竟然不屑一顾。如此种种,让我明白这个世界,尤其是文学圈子是很现实、很残酷的。朋友们聚会见面、作序写评论,会说很多动听的肉麻的甚至具备煽动性的奉承话,把浅薄无知低层次的家灌的酊酩大醉。层次低的作家,就像平底的浅盘子,随便盛一滴汤水便沾沾自喜地满足了文学圈子里的大部分作家,与轻浮的妓女没有区别,表面逢场作戏地夸赞,内心深处则满是蔑视与恶心。 

文人相轻。作家之间,想让同行对您心悦诚服,只有拿出能震撼他的过硬作品。您的作品能不能让他反反复复阅读3遍、5遍以上,能不能让他诞生窃为私有的阴暗心理,能不能让他暗地里咬牙切齿?很可惜的,那些当面恭维的家伙们背过身去往往会把嘴角撇到耳根,就像在您内心对他们不屑一顾。

写作是寂寞的事情,绝非凑热闹。我们生活在是一个中小城市,才高零点零八斗的癞蛤蟆盘踞作协领导位置多年,文学生态惨遭毁灭,几十年来没有一个真正迈进写作门槛的作家,纵使那一大堆发表的获奖的作品,都是给一般人中的一般人看的。

作协开会,最当回事儿的往往是那些主攻书画或者其他专业的两栖动物。他有书画的功底,在书画界的一席之地没有人能抹去,所以他不在乎书画界的各种聚会,反倒想在文学界刷刷存在感。在每一次的文学聚会中,最郑重其事的往往是那些附庸风雅的官员、商人、跨界的两栖动物,以及初学的文学爱好者。越水平低下,越沽名钓誉。越浅薄无知,越夜郎自大。越坐井观天,越不知天高地厚。真正的武林高手不会去削尖了脑袋排名次,所谓的江湖地位不是在某某组织里冠以头衔,而是别人心悦诚服地供在心里。遗憾的是,众多浅薄者在名利的漩涡中扑腾不止。

无论是阅读作品,还是结交朋友,都应具有独立的基本判断。偌大的湖北,只有一个陈应松可以读读,大多数作家浪得虚名。我们必须选择有价值的文学阅读。平庸的阅读犹如吞慢性自杀的药物,不如抠抠手机让铺天盖地的新闻、吸引眼球的八卦随时撑满我们鸡零狗碎的时间,并获得短暂的快感。到一定的阶段,拿起一本书,随便翻两页就能判断值不值得读。就像置身人山人海的广场,美人一仰脸就会让您心里咯噔一下。在聚众的场合,遇到一帮人随便瞅几眼就可以判断值不值得交往。读书,不在多,应该把时间消磨在反复咂摸精品上,让自己吸收养分。圈子,不在大,应该把感情倾注在良师益友上,让自己不断提升。

这些年我远离圈子,起初还有看猴戏的兴趣,后来几乎彻底隔绝。去年疫情期间,一个作品比外表更草率、更粗糙的作家勤奋记录成为“公众事件”,及至“引火烧身”,让我愈加觉得大多数作家的浅薄幼稚,愈加明白不说话少说话的优点。因为是兄弟,我时隔多年才忍不住对您谈这些话题。

几乎所有的艺术都离不了天赋。后天再努力,老天爷不赏这碗饭吃,也没有办法。所以,我们看见很多苦行僧。老天爷的赏赐也有厚薄,所以人的天分参差不齐。后天的付出,也有大有小。人贵有自知之明。既然写了,肯定想写更好。尽自己的努力吧。

20213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