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2013.5.17
《节日礼物》
文/环珮空归
母亲节,据说起源于古希腊,兴盛于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经港澳台传于内地。事关节日总要涉及礼物,特别是事关女人。写情人节礼物时,可谓极尽调侃之能,罗列了男人常犯的错误,比如常识混乱送康乃馨的、自恋到把自己当礼物的。等到了母亲节,有网站做了“母亲想要的礼物”的调查,结果却让人一点都嬉闹不起来。
经过统计,母亲想要的礼物和钱、物无关,她们只是想要儿女:一安好,二略加陪伴,三手工心意。细心的男士可以发现,女人在索取礼物上从心狠手辣变得举轻若重了。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讲,这是雌二醇和孕酮(雌性体内的两种性激素)在作祟——有内分泌研究人员做过实验,在勇猛好斗的雄鼠身上注射这两种激素后,雄鼠竟然变得温文有礼,不恃强凌弱,浑身上下放射出母性光辉了。哎,若世界不再需要道德和法律约束,只需给暴戾者注射调剂针剂,犯罪和战争就销声匿迹,倒也简单。
当然,人类对母亲的爱从古至今不变。但从“二十四孝”的埋儿奉母、卧冰求鲤等过度诠释的愚爱,到“新二十四孝”给父母打个电话、给父母做顿饭之类能轻而易举实现,却被明文规定的爱,足可以看出两辈人的疏离有多快有多重。是的,古人对母亲的敬畏爱,已演变为今人的怜悯爱。
只是制定者不知,母亲想要的爱从来不需要标准,她们是不愿儿女因爱自己受到伤害的,是一点微小的重视就能被打动的。先母在世时,若我送一大捧花,会嗔怪“败家子”,若送一件漂亮的衣服,会夸“败家子没白养活”。但无论哪种礼物,她都会折合成钱,偷偷塞回我的背包。不被遗忘,对母亲们来说,已是最好的礼物。
而我不擅言辞的儿子,在母亲节正午,蹑手蹑脚在隔壁房间,用QQ留言:妈妈,节日快乐!朋友上大学的儿子则传送过来一首自唱的歌,表达对母亲的想念。我俩都已知足。你看,母亲节礼物的底线就是这么低。但最伤感的不是存着儿子在幼儿园时给我画的卡片,预备年老时作为回忆,是看到有人说,对母亲最遗憾的事是“不能做她的母亲”。
朱熹曰:“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将心比心,是谅解和关爱的原动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