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嫁如云。

(2013-05-17 16:45:18)
标签:

环珮空归梅子

嫁妆

绸缎

情感

分类: 独坐幽篁(偶尔装模作样)

《江南心》2013.4  生活样本

《太原晚报》2013.7.19 

文/环珮空归

 

老宅老了,门口的槐树也老了,夜里起风,悉悉索索像是一列人马在走,吓跑了借住的乡邻。炕上的褥子又薄又硬,棉絮都板结了。收拾时,发现褥子面竟是老辈攒的绸缎被面,一床深玫红,一床亮翠绿。得了宝似的,讨来拆洗换下。玫红的洒金花,翠绿的洒银花,再加上早年织娘的敬业,端地是两块密实的好料子,就是那一口积年的血渍,也透着股子神秘。       

这两块被面如今是家里的门帘,有穿堂风时,它们如水袖轻拂,一闪就能看到四个字“杭州丝绸”。苏杭的绸缎被面于北方的老辈来说,是一种执念,是不可替代的婚嫁必备品。早年大哥出差苏杭,带回两床给娘。娘笑得和朵花似的,背地告诉我,这是给我攒的嫁妆。于是,那个盛夏,娘卷起竹帘,地上铺着草席,开始给我做八斤棉花重的陪嫁被子。那一年我十八岁。蝉叫得歇斯底里,娘弯腰缝了三天,我打了三天下手,踩实棉胎,扯平被里,弹直线粉。我没羞没臊忙乎的仅是少年儿郎的爱帮衬个热闹,娘密密缝进的却是对闺女的疼爱和不舍。

  娘还有件偏襟嫁衣,说是姥爷给扯的绸子,深咖色,织暗纹。娘给我看时说,这可是姥爷背着姥姥攒了一年多的烟叶钱呐。这件嫁衣针脚均匀,是娘的针线活,她舍不得多穿,几近簇新。从那天起,她晒了多少年,我就觊觎了多少年。对,北方的农历六月六,除了“看谷秀”,也有“晒红绿”活动。娘喜欢布料,棉布、咔叽、灯芯绒、丝绸,不拘什么都攒。怕发霉,一到那天就随着乡邻的棉袄被褥一起晒。院子里三条麻绳满满都是,阳光太重,布料便都罩上旧床单。我乐此不疲的游戏就是揭开料子,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走过百子图,走过龙凤牡丹,一遍又一遍。娘急的直拦:哎这丫头,蹭脏了!她却不知,这条软缎通道,晒出了她勤俭持家的得意,也晒出了我的少女情怀,关于柔情似水,关于对新嫁娘的神往。

  老一辈的绸缎被面,亮的是家底,却延续成一个风俗。待到年轻一代,手头宽裕了,可以散漫购置丝绸了,旗袍、内衣、床品,又舒适又贵气,把老一辈的梦都实现了。老姐嫁女,除了把丝绸床品华丽丽整了一柜,还专门去给闺女选了件真丝睡衣,绣花修身,轻软飘逸,我又开始觊觎。湖州的姑娘说,莫如给你寄件去。我忙摇手。如今早不用晋商苦巴巴地当春去秋回的雁行客,辟取“丝绸之路”了,电商已无孔不入,只需指尖轻点,各地特产便千山万水飞奔而到。当然,这天下大一统,多了份快捷,却少了份殷切的期盼。姑娘还说了双绉、顺纡、双宫,哗,听着像是贾母又让鸳鸯开了箱子,真个是一地的锦绣山河。

  我却真有几身织锦缎旗袍,只是年少时穿不出温婉,只有几分不伦不类。年纪长了又嫌束缚,索性用香云纱做了宽袍大袖,行走间颇有侠气。而丝绸就像心情晴雨表,年龄测评仪,上身即知底细。娘在不到六十就拉我去百货大楼扯“老衣”,我依然像当年做嫁妆一样,一心一意只念着这份热闹,对娘准备面对的死亡毫无提防和恐惧。我们喜气洋洋地在整整一层楼的大柜台上翻看,请售货员展开几米比划,讨论花色,掐算尺寸。娘也没有丝毫难过,想来这也是她备下的另一个世界的嫁衣。而隔壁七十多岁的张婆婆,省吃俭用,从精明的后老公手下一分一厘抠出的买菜钱,置办的还是两床绸缎被子。

  我忘不了娘和张婆婆用粗糙的手指划过丝绸料子时的喜悦和圣洁。即便那是她们未来的装殓。丝绸不仅有戏剧化的惊艳和夸张,还是好日子的一个符号,它们在北方物质短缺时代是克勤克俭方可触及的丰足,老辈们敬重它。当绸缎被面因其洗涤整理不便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时,我的娘成了显妣。我接过她的晒红绿,开始一年一年的翻晒。

  文化传承,便这样自然而然地源于生活,在细微处虽弱亦能不绝于缕。

 

@从嫁如云。


@从嫁如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