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目可憎,谎言美丽。

(2007-09-27 01:00:41)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情感故事

环珮空归梅子

陈升刘若英

美丽的谎言

分类: 深夜呢喃(一贯原形毕露)
面目可憎,谎言美丽。
文/环珮空归
 
  老见人提黄三谷这句“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乏味”。今搜索了下他的生平,北宋书法家,文学家,没惹过什么风流韵事,因此没钱谦益、冒辟疆之流名气大。
  可见今人炒古人,也得挖掘。挖掘的方式就是广读书,正史、杂史、别史、野史、史都行。
  打住。
  我岂止三日未读书。简直是想一辈子的面目可憎下去。牛皮纸袋放在桌子上,里面装着一本书。两个小时后,它还是原封未动,我给自己定的任务就这么终结了。看到小号鲨鱼写到民工理想那句,已觉无地自容。
   
  随手点标着刘若英的歌,听到的却是陈升的声音。刘爱这个男人,举世皆知,一爱十五年,且还在延续。这个陈升,就是《北京一夜》的陈升。
  曾在一本画册上看到刘在《人间四月天》的宣传照。她蹲在树下,神色有点涩,身边是一辆加重自行车。五官和气质,朴素的很。
  朋友提到她和陈升在桃色蛋白质中的采访视频,我就去看了。一二三分段,好在不卡。卡不卡的又如何,刘一直在哭啊,在不哭时用笑掩饰,这比哭更叫人难受。
  陈老了,胖了,而刘还是这么光彩照人。可是十几年走过来,陈在刘眼里依然是王子,老王子。
 
  陈说,一个女人,永远不要对别人和盘托出。
  陈说,随便一个男人都可以保护你。全世界的男人都死光了么。
  陈说,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事要做,不要再叫我来了,我很忙。
  陈的面目可憎啊。他一字一顿口齿不伶俐的说着这些话,一点都不顾忌泪流满面的刘。可是,这面目可憎的男人,却让人恨不起来。他的情都藏在对刘说出的每句话下面。
  哑谜,隐晦。他们瞒不过看客。可是陈的好多话,合适给全体女人听,比如和盘托出的那句。无论思想还是肉体,都不可以。女人该是森林?安妮说过。该是书?陈词。女人就该是诡计多端花样百出又心地纯良的孩子。
  你爱她,因为她从不想真的欺骗你即便一次次的将你诳去冷风中等一俩小时。你恨她,因为她总是做很多糟糕的让你无法收场无法下台的事。可是有一天,她若连任何小把戏都不肯演给你,那就是真的该分道扬镳恩断义绝了。
  
  刘说,唱《风筝》给我听。
  刘说,可是那根线还在,只要你拉,风筝就可以回来啊。
  刘说,我们好久不见了,他都不肯见我,不要来见我。
  一辈子有多少十五年可以等待。一个女人有多少十五年可以去爱。刘永远象个孩子,蹲在树下,傻傻的笑。可是她爱的人不肯路过去拉她起来。
  我看了一些人对他们的评论。有人说是因刘爱陈超过陈爱刘,有的说是陈知道无法担待。陈是有妻室的吧,据说他没绯闻。呵绯闻总是让人红的更快。可是刘的爱,已沉重的让他不能看不敢看,他不能担待除了妻子外任何女人的爱。
  可是,你为什么要做出多情的样子,看着刘,唱有深意的歌,却又说那么决裂的话。难道不能始终都表现的很冷漠很绝情,从此让一个女人死了心么。
  千转百回。若无力,请坚决说不。陈扭头而去。可是他却让那些歌又一次刻在刘的骨髓里。爱是面目可憎的。旁人帮不上忙。
 
  在张爱玲专题网站看到收录的三封信,是张写给胡的。寥寥数语,第一封是写明分手,第二封是借参考书,第三封更是绝了胡的念,说借书若引起胡的误会,请原谅。
  “不另写信了”“你不要来寻我,即便是写信来,我亦是不看了。”这些话我在胡的《今生今世》(是这本书吧)看到过。总共也就是百把字,不含一丝感情,不给对方一丝余念。他们间的瓜葛对错无须赘叙。
  分手后,若有事联系,就该如此了。干干脆脆的,从字面和含义上不让对方有任何遐想。张一转身,对胡的嫌恶已然如此。刘转不了身,只好一直看陈的面目可憎。唉,不叹息,奈之若何。
  情自和情不能比,每个人的故事都又有其不同的凄苦。谁也不能套进谁的公式。
  爱的时候,我们说谎,为了让对方开心。不爱的时候,就不要说了。不要说了。最怕的是,有爱不能爱。枉自徘徊。
 
  其实,这个标题是准备写今天看的韩剧《美丽的谎言》的。我最近是见喜剧就上。
  可这个标签为喜剧的片子,没多少搞笑,却有点温馨。女主角Young-joo,片子里的人都说她是美女,其实不。男主角倒是个帅哥,他前女友算是美女。看点是男女主角的表情,非常生动。特别是女主角说谎转身后的挤眉弄眼,让她亲切起来。那个真美女反而刻板的不让人喜欢了。
  也许,生动才是活的。有缺陷起来,才象一个真人。而不是木美人。
  片里有流星飞过,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该许愿吧。我们的愿望是什么,让面目可憎的人说一些美丽的谎言?为自己?不会吧。
 
  一个怀了五个月的孕妇对我说一个好古老的命题,就是母亲妻子一起掉水中,先救谁。她丈夫说,母亲。孕妇说,我两条人命啊。丈夫说,母亲。她说,你为什么不能改一下口,即便哄一下也好啊。
  丈夫说,母亲。然后跳下去和你一起死掉。
  没有谎言。他说的对。我们别无选择。很早前自己也是这么考虑答案的。母亲。再一起死。为什么要苛责丈夫?小孕妇却还是哽咽。面对生死,她需要谎言,哪怕用谎言掩盖真实进行。
  她问,你呢?我摇头。为什么要问,自己尚面目可憎。为什么要问,我知道唯一有情有义的答案。
  只怕啊,他跳上岸,冷笑着看你沉下去。所以还是学会游泳的好——靠自己比靠虚无飘渺的承诺好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