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2019-07-05 19:50:41)
标签:

泉州清源山瑞像岩

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泉州清源山弥陀岩

泉州清源山碧霄岩

泉州清源山千手岩

分类: 粤闽纪行:赣粤闽皖苏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泉州清源山别称很多,如“泉山”、“齐云山”、“北山”、“三台山”。清源山景区包括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各自售票,也可买联票“清源山+九日山”。联票当日有效,须一天时间游完。把清源山造像石刻看遍,就大半天时间了,且完全是山路行进,再去九日山和灵山墓,看来泉州人把其他省市人的体质估计过高!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名声在外。想看全,很累。在雨中看全,没门儿!古人云:苔痕上阶绿,雨后滑唧溜。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鱼和先生去清源山这天,命硬。清早就大雨,雨伞都成了摆设。还好进入景区,雨渐渐小了。用了大半天时间,依次走访了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和新晋势至岩。鱼是真不知道赐恩岩竟然会有宋代的男相观音造像,否则说啥也会乘青苔滑板去看看。南台岩和清源洞没去的原因,一小半儿是体力原因,一大半儿是缘其只有石刻。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清源山除了到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观造像外,还有很多摩崖石刻,鱼发现最早一方为“庆元卯年(即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弘一法师的舍利塔也在清源山,舍利塔旁还塑有弘一法师禅坐像。这尊造像非常精美,不能说与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的造像同日而语,但与清源山浑然一体!青山有幸!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有关资料上介绍:老君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当鱼看到老君岩石像有勒石“老子天下第一”时,拍掌大笑,高!妙语双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鱼和先生后来去福清拜谒过类似体量的弥勒佛造像,二者同为福建石刻造像瑰宝。开凿者将它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福清的弥勒像开凿于元末。两尊造像对照,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借鉴关联。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清源山景区入口、通往老君岩的山下有落款为“披云撰书”的石刻(见下图右上)。披云即泉州籍旅居澳门的诗人、教育家梁披云先生。先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被迫去了澳门。从石刻内容上看镌刻时间大约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从老君岩去弘一法师舍利塔路上有勒石“智慧天阶”,没有落款。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元元洞天、见龙台、张瑞图的“道教圣地”石刻,这几处是清源山为数不多的道教文化遗迹。元元洞天附近,鱼没有发现介绍上说的诗。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道教圣地”石刻(见上图左下)至弘一法师舍利塔路上还有一处凉亭,亭内有处道教四灵之“青龙白虎”图刻石(见下图左上)。在凉亭周围还见到朱雀、玄武、道根等石刻。这里也是分界点,道教遗迹就此不再常见,随处可见的都是佛教文化痕迹。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无尘台,“无尘”二字为弘一法师亲题。这里离弘一法师舍利塔已经很近了。在无尘台下瞰泉州市内,钢筋水泥之城在雨中茫茫无涯。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转过来沿山路上行,即见一块智慧石上,弘一法师在禅坐!法师的舍利塔在巨石后茂密的松树丛中微露。适才还纷扬的雨,倏地停了。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1939年初春,弘一法师来到清源山,在山顶的清源洞住了30多天。1942年法师圆寂后,依嘱遗体在承天寺化身窑荼毗。法师的舍利被分为二份,一份入清源山舍利塔,另一份葬在他的出家地--杭州虎跑寺山中墓塔中。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法师墓塔是花岗岩仿木石构,塔内还有安放大师的舍利子小塔。塔正面壁上嵌有丰子恺先生绘的法师像。画像上方刻落款为“晚晴老人遗偈”的偈语:“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像两侧有大师手书楹联:愿尽未来,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誓舍身命,弘护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其下是本如法师题写、虞愚书《像赞》:律以束躬,法以化俗。功德庄严,相好具足。遗教伊问,南山是嘱。示寂伊何,仰止高躅。虞愚乃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中国佛学院因明学教授。精研佛理,又曾从师弘一法师学书法。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弘一法师与太虚、印光并称为近代三大高僧。在美术、金石、书法、音乐、佛学等方面颇有建树。圆寂前的遗墨“悲欣交集”,鱼以为是大师尘世一回,自证自己是菩萨转世。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舍利塔左侧崖石上有三块石刻。中间是落款为弘一法师最后遗墨、叶恭绰的“悲欣交集”。 其左为虞愚题诗《留题弘一法师舍利塔》: 春满花枝不可寻,清源山上柏森森。悬知诸艺皆余事,直契孤云有本心。东海学归偏托钵,南山律废赖传音。际天石塔巍峨在,依约昙光远照临。其右是赵朴初的联句: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过振衣亭就是弥陀岩山门。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在这其间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碧毫宝塔,保存较好。许是一高僧墓葬,有石供台、对石狮。墓上方岩石为雨水道,这里汇聚的水流对墓有破坏。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弥陀岩山门简朴。门柱石上刻镌刻一幅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落款处为“瑞图氏”,其下方有两方钦印“马负书”、“羲祥”。泉州历史网有文提到此“瑞图氏”并不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山门内外悬着的“北山勝槩(胜概)”和“此外何求”木横额匾为明张瑞图所书。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弥陀岩复建了弥陀寺,鱼和先生去时好像还有土建施工,没开放。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山门至弥陀岩路上见一“清源山石刻”市保碑。不远处的石壁上有落款为“嘉庆壬戌中秋裔孙用远记”(见下图左上)的记事碑刻。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沿途石刻很精彩,尤其是落款为咸丰丁巳(即咸丰七年,1857年)秋比丘界泉的榜书“福”字,落款为咸丰元年(1851年)仲春中浣、知州衔调署晋江县事长寿韩湛敬书“心即是佛”,落款为南安知县胡钧题“岫云”等越是接近弥陀岩,其周边石刻越集中,看得人眼花缭乱。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弥陀岩旁有巨石如门扉左右洞开。石壁上下左右遍布石刻。落款为三X马负书的“嘉庆丙子春日游弥陀岩即景十韵(见上图),鱼看着有点生疑,马负书为乾隆年间人,且是乾隆元年武状元,乾隆十八年(即1753年)任福建陆路提督军门,擅诗书。这方石刻前提后款也说明此石刻并不是马负书亲题石刻。另一方石刻落款为康熙辛巳(即康熙四十年,1701年)春王维熙、李延基撰并书的诗刻“嶙峋石畔古佛安禅,红尘不到别有洞天”位置极为突出。李延基,是时的南安知县,为政期间,将九日山始建于宋乾德三年的木制石佛室改造为石室。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就在李延基诗刻对面的石壁上有几处明清时期修缮弥陀岩石室和佛像装金记事碑刻。最早为明天启年间最近1992年(上组图右下)。石室右侧岩壁上有弥陀岩最早一方石刻:大元至正二十四年告功立石碑(上组图右上和下图图左)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石室的建筑特色和佛像服饰,为研究中国长江以南元代建筑和佛教石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石室右侧的大元至正二十四年告功立石碑文记载:平章三旦八御史贴木尔不花宪法使孙三宝佥事释迦如捐财首倡化合众缘易殿以石建台搭改堂宇再精琢佛相涂金。在此方193个汉字的元代石雕碑文中,出现了13个简化汉字,这在元代碑刻中实为罕见。石室的右下方大平台,原有古刹弥陀岩寺,塌毁于文革期间。(摘自百度)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弥陀岩石室有横额一方,为释法成撰书的“愿海空真”。石刻楹联四幅。分别是:康熙戊申(康熙七年,1668年)夏郡人杨旬瑛拜书的“风烟永护天然相,云水长随不坏身”;道光癸丑(1853年)冬释界泉拜书的“当头忽现无生相,垂臂应提正觉人”;落款为康熙乙丑(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孟春南安县丞陈家英拜书的“碧海长城悬宝刹,危泉峭壁涌名山”;释元贤题的“非夸金色相,但羡石肝肠”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释元贤(1577~1657年),俗名懋德,字暗修,又字永觉。自号“荷山野衲”、“石鼓老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中秀才。40岁于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寿昌寺出家,得无明和尚密授“顿悟成佛”的修行方法。此后在建宁府(即今建瓯)东荷山,潜修10余年。崇祯年间获悉谷师和尚为福州涌泉禅寺住持,就前往福州鼓山涌泉寺。在此研究佛典,撰成《鼓山志》。后元贤主福州鼓山涌泉寺,泉州开元寺,余杭(今杭州)翠云庵,婺州(治今金华)普明寺,南平(属福建)宝善庵,名传闽、浙、赣三省。他博通经典,刻意佛学,成为明末清初东南的高僧。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圆寂于鼓山,享年81岁。他著作有20余种,其中有《鼓山志》12卷,《温陵开元志》4卷,《永觉和尚广录》30卷等传世。  (摘自新浪博友建阳蔡氏的《建阳籍高僧释元贤世袭考》一文,鱼有删改。)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石室外壁右下方有落款为“咸丰甲寅(咸丰四年,1854年)小春塑至乙卯年(咸丰五年,1855年)梅月立石”,内容为“住山比丘释元贤界泉,思慕已久,倾磬钵资,再雕宝相,重装金身”石刻。此记事石刻内容颇为蹊跷,此时释元贤已圆寂近二百年了。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弥陀岩石室前平台叫一啸台。一石供案为甲申年台湾信众捐赠,两旁为两座五层实心石塔,年代不详。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石室的上方,有落款为XX丁丑端阳题的“寻佛径”,峭壁上有落款为咫亭瞻仰庇的“一啸台”。詹仰庇,明安溪人,号咫亭,又号巢云居士。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后即任南海知县,官至左副都御史,颇有政声。万历年元年后被迫辞官隐居在清源山巢云岩达十三载。落款为丙寅初僊的“招饮径”,清雍正年间永春第一知州杜昌丁题“一线天”,明隆庆年间泉州府推官罗文靖的七言记游诗三首(上图下)等。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此外,“高弥之佛”石刻下绝壁上有落款为“天启三年(1623年)癸亥林奉X、李钟衡、棆南琴勒”的线刻像。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去碧霄岩路上,为了让先生节省体力,鱼独自去了巢云岩。云岩因有“高士峰”石刻,也叫高士峰。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清源山林木蓊郁,景区路标指示清晰。偶尔遇到担泉水的当地人,他们不待你开口,就主动指示你走哪一条路可以出景区,那份古道热肠让你感动。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去高士峰路上,有落款为“壬戌孟夏望日默默野人”的《巢云岩记》。文中壬戌鱼推测为万历二年(1574年)。泉州历史网载:明万历元年(1573年),詹仰庇谪归隐于此,郡守朱炳如为之建书室--巢云书院。惠安县令叶春及题其峰曰‘高士峰’。黄光昇刻石曰‘青天白日’。当年的巢云书院和巢云岩寺院如今早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巢云岩还有巢云居士詹仰庇隐居此地联刻:“北望泉声作雨;西来云气为巢”,盖巢云岩名字来历。在巢云岩西北侧,濯缨泉下方一处其诗刻:“浮云有变迁,流水无朝夕。清源孺子身,放歌我自适”。詹仰庇本意仕途,却因为人直言为官廉政而不得不辞隐,诗文哀而不伤、清丽旷达。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寻瑞像岩山路转角处有凉亭(见上图右)独据路上,亭后岩石有石刻一方(见下图)。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清源山,适合慢品。只是鱼和先生要去瑞像岩和千手岩,有些风光只能随缘。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碧霄岩南侧有1991年建的闽南民居风格的广钦法师塔院建筑群。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碧霄岩分上下碧霄,造像在下碧霄,为喇嘛教风格三世尊佛,系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依天然岩壁雕凿而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重修,留有碑记一通,记西夏国功德主阿沙刻石为佛像事。石窟高2.5米,宽5.1米,深0.7米,三尊佛像并排坐于窟中仰覆莲座上。中释迦佛像高2.5米,作降魔印。左右二像略小,左侧燃灯佛左手托钵,右侧弥勒佛为禅定印。佛像造型端庄,皆为土番式样(梵式),佛发螺髻,肉髻顶有髻珠。经专家论证,这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分布最东南的藏传佛教三世佛造像。岩左崖壁间尚存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僧志聪修建岩宇记事崖刻一方。(摘自泉州市人民政府网《清源山石造像群》一文,鱼有改动。)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碧霄岩南至广钦老和尚塔院有几处石刻,其中寿”字石刻最为醒目。该石刻上款为淳祐甲辰年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立春日三山,下款林奭奉亲游北山书于石。 其旁边是“广钦老和尚坐禅伏虎”浮雕。三山即福州,林奭时为晋江县令。另外还有两方碧霄岩的记事碑刻,一方为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僧志聪记录三世佛造像在元代建造和维护过程(见上图右上),另一方住山僧圆晖镌的碧霄岩修建岩宇记事(见下图右上)。 碑文中有“壬戌嘉平望”关涉时间的语句,实在无法推出这个壬戌是1382年后的哪一个。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在碧霄岩去望州亭路上有一方施诚一游山留题。落款为嘉定庚辰(即南宋嘉定十年,1220年)八月”。施诚一宋嘉定年间任泉州通判军州事。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瑞像岩右后东侧的三蟒石上有落款为“正仲为蒙古仕”的'望州亭'石刻。正仲即陈谠,号崇清。仙游人。清源山石刻不止一处,为其在泉州府学任教授时题。陈谠后居兵部侍郎,宁国知州,封清源郡候。这方勒石中的“蒙古仕”耐人寻味。陈谠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这一年发生了“隆兴北伐”,第二年以议和告终……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落款为“嘉泰壬戌年六月戊戌X川倪思正甫……石刻。嘉泰壬戌年即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倪思由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被弹劾,出任泉州知府,游清源山题瑞像岩》:云崖中断划天开,下视群峰翠作堆。不惮蹒跚穿鸟道,为题岁月记曾来。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瑞像岩周边陆续还发现几方宋代石刻。庆元卯年(宋庆元元年,1195年)弍月,庆元三年(1197年),德乙亥(即宋德祐元年,1275年)和寒山岩。寒山岩”又是陈谠、陈正仲题刻。随后鱼和先生去仙游九鲤湖,又见其有石刻传世。德祐元年,鱼印象深刻。这一年后南宋灭亡。德祐年间的太学生褚生有《百字令·德祐乙亥》传世,沉郁悲愤阖纸托出: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望州亭处望泉州,云散雨歇露真容。曾经佛国今犹是,满地圣人难觅踪。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瑞像岩位于碧霄岩东侧,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依天柱峰山石雕刻"释迦瑞像"立姿,高4.4米。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建仿木构石室。石室内的宋代石雕释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凿而成,高4.62米,宽2米,作立状。佛像庄严大方,端庄慈祥,雕工精湛,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石雕艺术重要实物资料。石室左侧有明威将军泉州卫指挥佥事李瀚所书的"重兴瑞像岩记"石刻碑文一方,记载了宋,明修建设和重修像岩的经过。 (摘自百度)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瑞像岩有清邑人乡贤庄俊元题楹联: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印禅心。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瑞像岩大佛身下石壁上有石刻,内容有“大宋元祐二年(1087年)岁次丁卯衆造释伽牟尼瑞像”。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明弘治二年(1489年)比丘宗元立、明威将军泉州卫指挥佥事李瀚所书的《重兴瑞像岩记》。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去千手岩要过一吊桥。山路下来即是步莲池。池畔崖壁上有安溪书法家陈逸亭书,1991年2月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勒石的《泉山铭》。《泉山铭》为唐人林蕴撰写。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泉山,古泉州也。山瞰巨浸,见于扶桑。人生其间,或明或哲,驰骋畋猎,习学为常。自大历纪年,犹未以文进学者,满门终安,豪富寂寞,我里曾无闻人。是以独孤及制李成公碑云:“缦胡之缨,化为青衿。”得非以我为异俗,而刊于贞珉,不己甚欤!予仲兄藻,怀此耿耿,不怡十年。谓张令公出自韶阳,陈拾遗生于蜀郡,我以彼况,彼亦何人?遂首倡,与欧阳詹结志攻文。同指此山,誓报山灵。不四、五年,继踵登第。天下改观,大光州闾,美名馨香,鼓动群彦,三十年内,文星在闽,东堂挂枝,折无虚岁。呜呼!诗所谓:“维岳降神,生申及甫》”瞻彼泉山,实墟我土,封植未远,岂由乎人。苟知本知源,则张令公之位不难致,不懈不怠,则陈拾遗之文亦可为。敢告群彦,具铭此山,铭曰:山之秀耶,压彼沧溟。人亶生耶,蕴此至灵。展以群英,谁德不馨。(摘自百度)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林蕴,字梦复,小字己奴,号赤松。唐莆田人。德宗贞元四年(788)进士,历官集贤院校理,史馆修撰,邵州刺史。后人称为“林邵州”,著有《林邵州集》。(摘自百度)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千手岩对面过一石桥有座凉亭,亭内有一《弥陀岩高守宝女居士行业记碑》。在清源山千手岩石蹬旁岩石上,鱼又看到米芾书“第一山”。O(∩_∩)O~看来米芾去过开元寺,又来过清源山。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据清代陈棨仁撰的《闽中金石略十五卷附考证五卷》载:第一山/米芾书/此书不知何时所摹/明郭秉詹贞隐园帖己言之/则非近代刻也/考陕西盩厔江南盱眙浙江西湖慈云岭福州鳞次台/皆有米书此三字/或从彼处摸来矣。实际上,这三字原是米芾绍圣四年题给江苏盱眙南山的,那里的尚书叫李邴酷爱书画,保存了这一墨迹。后来他落职寓居泉州,隐居于清源山,见清源山山川峻秀,便把“第一山”也刻于碑在妙觉岩下。再后来,南山上的“第一山”被毁,直到清代,泉州人氏郭某为盱眙县令,便把清源山上的“第一山”拓纸带回盱眙,重新勒石立碑于原处。(摘自百度)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摘自百度)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千手岩山门外,有一残缺石塔,非同一般地精美!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千手岩寺内有宋代石雕释迦牟尼和现代木雕千手千眼观音佛像。明代进士何乔远有诗曰:“地清真净土,相妙证无生”。寺门石刻匾额“千手岩”,为清末进士曾遒所题。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鱼和先生与千手岩内的比丘尼十分投缘,在她的建议下我们去了势至岩。势至岩内有木雕西方三圣。据千手岩内的比丘尼介绍,三尊佛像为一整根木头雕成,正正好好的尺寸,非常神奇!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势至岩是清源山寺院寺宇最恢弘的!由于所在地风光秀美,如能在这里禅修,定会日日精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43)粤闽纪行·闽:老君岩、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千手岩、势至岩,清源山问道礼佛!
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游清源山,下期洛阳桥再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