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2018-08-21 19:49:08)
标签:

陕西榆林东岳庙

陕西榆林卫城

榆林卫城钟楼

榆林卫城星明楼

榆林卫城万佛楼

分类: 西进西域·冀陕甘宁蒙新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2018年8月12日,鱼和先生于下午三点五十分赶到陕西榆林。呼和浩特至榆林高速多处路段在修,尤其是途经鄂尔多斯时,绕行近五十公里。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连接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东临黄河与山西大同隔河相望。榆林与大同同居黄土、傍黄河、依长城,由于处汉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区,语系与习俗也不尽相同;更由于地域相接,也是当年的九边重镇、现如今的历史文化名城。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榆林卫城平面图呈古刀币形,南北较长,约有二公里。古城的北门和南门由北大街与南大街勾连成一条线,在这条线上,北大街北头有东岳庙,鱼和先生的榆林访古就从这里开始。东岳庙山门为彩绘牌楼式,最下的横额题“东獄大帝”四字。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延绥镇志·祠祀志》中载:“东岳庙镇城北五里营堡东路,多祀之。”可见东岳庙系一座距今年代久远的古庙,且颇有影响,香火旺盛。据传,道观始建于北宋年间,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历代均有修葺,是陕北著名古建庙观之一。1947年毁于兵燹,1984年民间筹资维修,已建好东岳大帝殿、马武殿、三曹官殿、七十二司殿等17处殿宇。(摘自百度)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进入东岳庙,过仙桥抢眼。桥上东西两侧四角十字歇山顶亭是钟鼓楼。中部六角攒尖亭是圣父母殿。据《搜神记》载,圣父为少海氏,圣母名弥轮仙女。圣父戴皇冠,执玉笏,仪容庄重;圣母则凤冠霞帔,端庄慈祥,令人肃然起敬。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东岳庙北端为大殿东岳殿,南端为戏台,东西两侧有廊殿,安厝诸神。西侧由南向北部依次是:山神土地殿、药王殿、比干(财神)殿和娘娘殿。西侧廊殿中部是一长殿,有36位神主。东边与之对称,合称七十二司。七十二司神像大多置身彩绘山岳间,手执法器,形神兼备。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西廊殿北端是三官殿。东廊殿最北端为马武殿(见上图)。内塑有高近5米花脸马武坐像。据传,马武嗜酒,豪爽敢言,常在醉后戏谑怒骂,不拘礼仪,甚至“言帝之经”,故而花脸。马武其人其事见于民间戏剧,秦腔《玉虎坠》内容为马武寻访文武全才冯彦共保刘秀、除王莽、辅佐汉室江山的故事。《打金砖》剧情为汉明帝听信谗言,逼迫马武以金砖击首而死。马武死后,民众为其建庙,以神祀之。东廊殿中最后一殿为地藏十王殿。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东岳庙北殿,即正殿。殿前东西对峙狮座盘龙旗杆,中置一铜鼎。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正殿门额上有“答报神恩”和“正大光明”匾。殿内神龛上方的梁架上盘龙附凤。龛内有高约五米头戴冠冕手执金笏的东岳大帝,面容威严,令人敬畏。东岳大帝即泰山神,亦为冥主,主宰阴曹地府十殿阎君和十八层地狱。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东岳庙最南端有戏台,榆林东岳庙有40多人的秦剧团,专门为市内各大传统庙会演出。东岳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六、五月和七月间举行三次传统庙会。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从东岳庙回到榆林卫城北门,北门(见下图)残破,现状堪忧。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榆林素有“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美誉。“北台南塔”是指城北的“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和城南的十三层凌霄塔。“六楼”指坐落于城内北南大街上的串珠楼阁:鼓楼、凯歌楼、钟楼、星明楼、万佛楼和文昌阁。其中只有星明楼、钟楼和万佛楼三座楼阁为历史遗存,其余三座为原址复建。再加上新建的北门古谯楼和榆林卫城南门楼一共八楼。除了新南门楼只在特殊日子开放,其余七座新老楼阁下皆可通行。更奇特的是这些建筑同在一中心线上,这种独特的格局,独步全国。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从北门南行,在去老城路上,鱼发现一老宅。这是座典型的清代建筑,只有门和照壁(见上图和下组图)可观。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继续南行,见一座牌坊,步入此坊也就意味着进入老街商业区。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榆林卫城北南大街在各楼之间建了几座木石结构牌坊,北面第一座牌坊,牌坊北面正中额坊上书:驼城大观,两侧分别为:三山擁翠,谿水流春。榆林自古是与塞外物资流通的要道,而驼队是长途运输的唯一工具。因此榆林城又名驼城,沙漠之城。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榆林卫城第一楼古谯楼,模样是榆林鼓楼和凯歌楼的合体。台基上起两层楼阁,仿凯歌楼;东西两侧起卷棚式厢房,仿鼓楼。北面檐下有牌匾:三山拱翠(上)、宣威沙漠(下),城墙券门有题刻:古谯楼。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古谯楼南面城墙券门上刻:驼峰。榆林的西山因形似骆驼,又名驼峰山。古谯楼下只让行人通过,过往车辆需要绕行。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第二座楼榆林鼓楼。资料上说:鼓楼约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二楼悬有四尺高铁钟,为报时所用。此楼造型奇特,台基为方形,东南西北四门洞开,拱顶弯度一致,不留棱角,洞顶中央由四块大砖扯连封顶。台基之上为二层庑殿顶木楼,东西为卷棚式厢房,南院正中有精美木牌楼一座。1975年被拆毁,现楼为2005年复建。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榆林鼓楼复建水准很高,由此可见陕西古建名不虚传。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鼓楼南行不足百米,为凯歌楼。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资料上介绍:明弘治五年(1492年)由巡抚熊绣主持修建,原系“二展榆阳”之南门楼。名为怀德门。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巡抚姚镆更名为凯歌楼。在此举行祝捷、献俘、庆功等活动。 台基上建有二层木结构大楼一座,把台顶分成南北两院,两院各树铁旗杆一对,南院正中建有精美木牌楼一座,与其下洞口贴墙牌楼形成升腾的格局。大楼东西两侧建有起脊厢房,城台四角均建有十字歇山顶钟鼓楼。此楼气势恢宏,构图巧妙,工艺考究,是榆林诸楼中的精品之一。 1974年为修外贸大楼拆毁,2005年重建。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由此可见,凯歌楼是榆林的凯旋门。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继续南行,见第二座牌坊(见下图),牌坊正中坊额书:国泰民安,东西两边为:日月光华、山川毓秀。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南行不到百米见钟楼。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钟楼带有近代西洋建筑的的风格,顶部还装饰着钟表。其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高三层 24米 ,悬挂着的匾额石刻为民国榆林著名书法家李堂、白介微所书:“蜚英腾茂”、“北临雁塞”、 “南控乌延”、“芹水流芳”、“驼峰拥翠”,“蜚英腾茂”、“万流仰镜”。楼基砖砌拱洞四通,由底及顶高24米,长20米,宽15米。东侧有大门,门顶筑过桥,可拾阶登楼。楼顶中心建木质重檐八角亭,内悬大钟。2007年6月4日公布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16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自百度)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民国十年(1921年)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在为井岳秀祝寿时倡议建“井公祠”,次年落成,取名“长春楼”,后改为钟楼。井岳秀,1917年被黎元洪任命陕北镇守使,其后近20年一直驻榆独掌陕北军政大权。他在政治上横征暴敛,但在经办地方教育、工商事业等方面亦有一定建树。钟楼的基址原是清康熙年间,为纪念远征缅甸阵亡的云南总兵段腾龙而建的一座牌楼。文革期间还一度改叫“东方红楼”,并将外墙刷成了红色。现在的青砖钟楼是恢复了原有的历史旧貌,钟楼包括基台共有3层,总高24米,南北长20米,东西宽14.8米。基台有4个砖拱洞为通街洞道,二、三层内为大梁框架,外用水磨青砖包砌。东面有桥可上二层,二层有门洞进入三层,三层顶端中央建木重檐八角亭,旧时悬大钟报时。(摘自百度,鱼有删改。)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钟楼楼身的题刻个个引经据典,都有出处。南向基座上的题刻“南控乌延”,乌延是当时地处夏州和延州之间的重要古城之一,后人因此以乌延泛指榆林城以南一带地域。三层上方横额题刻“万流仰镜”,两边的楹联是“浩气长存河山真壮丽,热心永在钟鼓多佳音”。面北基座上为“北临雁塞”题刻,是因榆林做为万里长城上的一个重镇,一直与山西的“雁门关”相提并论。三层上方横额题刻是“蜚英腾茂” 是人声名、事业日盛的颂语。两边对联是“千里烽烟眼前过,万家灯火望中来”。东面的“芹水流芬”原为“芹水流芳”,“芹”字源于流经榆林的“芹河”。(摘自百度,鱼有删改。)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星明楼也是新明楼,也称新鼓楼、南鼓楼。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嘉庆、光绪年间及1957年、1983年多次修葺,1986年彩绘。新明楼除基座为石砌明台和顶覆琉璃瓦外,全为木式结构。共三层,高20米,底层为四石基台座,为大青石砌成,基墩间留十字通道,连接南、北、西大街。每个石基上竖巨柱7根,共28根柱子支撑全部楼体。 此楼十字歇山顶,楼顶无一根横梁,重檐三滴水,三层楼阁皆为斗拱逐层互相叠接,飞檐斗拱,翩翩欲飞;脊顶立体龙兽相望,脊上人物走兽栩栩如生,檐下雕粱画栋,玲珑秀丽,其设计精巧,造型独特是古代建筑中少有的杰作。1992年4月20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自百度,鱼有删改。)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上二图分别是星明楼的北、南面。这里看起来像在做维修,堆满了建筑材料。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星明楼再往南走百米有牌坊一座,北面书“时值金都”,南面书“大漠珍藏”(见下图)。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过牌坊不足百米见万佛楼。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万佛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楼内供奉有20公分高的佛像近万尊而得名,这里每年六月十九还设有传统的庙会。民国五年(1916)庙会失火,顶楼被焚毁,后本寺僧人周宽(俗名陶官府)四出化缘,集资重建。楼高三层,底层为巨砖砌筑的四孔拱洞四通街道式结构,呈长方形。楼基长近30米,宽18米,高9米。楼基上建二层木质结构楼阁,分南、北两院:南为孔雀明王殿,北为观音殿,两院东西各有三楹配殿。楼东侧设有木楼梯直通顶层。二层主楼均为歇山楼顶覆青筒瓦屋脊,斗拱飞檐,四角翘举,明廊回护。(摘自百度,鱼有删改。)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上图和下图为万佛楼北向。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上图为万佛楼南向,下图为万佛楼东侧,从在这里可上楼。这里不开放。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再往南走五十多米,有牌坊一座。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牌坊额坊北向为“榆阳揽胜”、南侧为“漫步驼城”。此坊南百米内是文昌阁。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文昌阁俗称四方台子。据清道光《榆林府志》记载:“文昌阁在南城街,乾隆十九年(1754)建,嘉庆十五年(1810)邑举人叶沅等重修。”1951年以妨碍交通为名拆毁,2005年在原址上复建,2007年6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楼为十字歇山重檐三滴水木构架建筑,为仿新明楼造形,全木结构,4基墩间与大街十字相通,高19米,台明为四座长宽均5米的正方形,高1.1米。28根檐柱、金柱立于台明之上,一层为文昌殿,二层为魁星殿。顶层檐下悬叶兰书“五星会垣”匾,中层悬叶霖(叶兰子)书“天下宗师”匾,底层悬叶沅(叶兰孙)书“文昌阁”匾。祖孙三代墨宝荟萃,弥足珍贵,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土聚集于此,被人们传为佳话。(摘自百度)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鱼和先生是8月12日到榆林的,恰巧榆林卫城所在的榆阳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天有榆阳秧歌队表演,还开放南城门和镇远门。人们可以登上南城门远眺。有点遗憾的是,这天天气预报说榆阳地区有强对流天气过程,已经禁止任何人再登楼,登上城楼的被疏导下来。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热闹的秧歌表演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巍峨南门楼。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雨云已经来临。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南城门和镇远门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瓮城。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老城墙和新修复的城墙泾渭分明。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明永乐元年(1403)在今榆林市设置榆林寨,正统初年改建为堡,成化7年(1471)增立榆林卫,成化9年,延绥镇迁驻于榆林卫城。隆庆6年(1571)在北长城口开设红山市口,进行物资交易。万历35年涂宗滩督建了红山市场的款贡城。榆林城地处半山半川处,东高西低,平面呈菜刀形,城墙内夯黄土,夯层厚16-20厘米,外墙砌以砖石,上设垛堞。底宽15米,顶宽9米,高12米。原南城墙长1060.4米、西城墙长2124.5米、北城墙长1168.9米、东城墙长2435.5米,总长6789.3米,现存城墙总长5677.8米。城门五座:北门广榆门、南门镇远门、东门振武门、大西门宣威门(已毁)、小西门新乐门(已残)。五门均为拱券式,门洞上额镶有门匾,顶部均建有二层敌楼(均毁),东南两门设瓮城。东城墙上建有红砖砌筑的文昌楼(已毁),为全城的制高点。东南城角建二层高的魁星楼(已残)。筑城时随地形不同,加设马面,大小不等,相距不一,共十二处。(摘自百度)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三拓榆阳":第一次: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巡抚黄黻将原堡城向北展筑,城周约六里。北城上建有二层敌楼,叫镇榆楼,城下未开北门,东门叫威宁门,西门叫广榆门,这次展筑的城垣,俗称北城。第二次: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巡抚熊绣将城垣由南门又向南扩展至凯歌楼,新扩城周约七里。凯歌楼为南门(原怀德门),增设西门叫威门,东门叫振武门,城周达十三里,这次展筑的城垣,俗称中城。第三次: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延绥镇总制邓璋,因南关外人烟臻集,店铺栉比,奏筑南关外城,将南城推至榆阳河沿,新扩城周十三里。筑起南门,叫镇远门,并设西门二,北叫龙德门,南叫新乐门,这次展筑的城垣,俗称南城。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巡抚王遴筑南门逻城,始把南城墙推到现址。在此之前,城垣多为土筑,嘉靖、隆庆年间(公元1522年~1572年),巡抚张珩、邵光先,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19年)巡抚宋守约、王汝梅,总兵傅津、贾国忠等,相继以砖包砌,加固城壁。当时城内建有大楼15栋,腰铺47面,门7座(东门振武、威宁,西门新乐、龙德、宣武、广榆,南门镇远。无北门)。城东西长约3250米,南北长约1212米,周长8924米,城垣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因北城被流沙积压,遂将北城回缩,新筑北城墙。东城威宁门因北城缩而废,原西门龙德门也废除,原广榆门为新城北门(新乐门即今之小西门,宣武门即今之大西门)。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自百度)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在凌霄广场中心有骆驼石雕,在这里可以拍摄到巍巍镇远门和巍峨凌霄塔。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榆林地处河套之南黄土高原与草原的接壤区,城区东依驼峰山,西临榆溪河,南傍榆阳水,北靠红石峡。明代,榆林列为九边重镇之一 。直至民国年间,榆林城墙保存完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榆林古城墙保存仍较完整。榆林城墙“顶宽三丈,底宽五丈,高三丈六尺”。其高度约12米,超过北京11.6米高的城墙。榆林城池唯独没有北门,北城墙上只是建了一座高大镇北楼,以此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榆林城易守难攻。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回米脂祭祖,传檄榆林招降不成,命李过、刘芳亮率10万大军挥师榆林城下,激战7昼夜,在南城墙挖地洞方轰破城池。康熙十四年(1675年),定边、怀远(今横山)守将起事叛乱,连克定、靖、怀、绥、米、神、府各州县,唯榆林不能攻陷。(摘自百度,鱼有删减)


5)西进西域·陕:榆林东岳庙、榆林卫城--八楼连珠
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在榆林古城闲逛,下期榆林镇北台、凌霄塔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