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活动促思维发展
(2022-06-06 09:35:37)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感悟 |
多样活动促思维发展
王妤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阅读都是根本。在大量的阅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的,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存在,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如何建立起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连接的纽带呢?观察孩子们的成长进程,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小画家,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在纸上自由挥洒地表现出来。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把读书与他们喜欢的绘画结合起来呢?随着孩子们识字量的增加和语言能力的增长,写作也与读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读写绘”的读书模式就这样被建立起来了。“读写绘”的实质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体,它具有全面性、深刻性、联系性、创造性。
二、三年级是是一个由图画书向文字书过渡的阶段,在那段时间我发现班级书柜中的图画书总是早早被借走,剩下的都是满是文字的书。我想到用“读写绘”的读书方式拉近学生与文字书的距离。
在读《小巴掌童话》时,读了《一瓶烈性酒》这个故事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这个故事的情节绘制一幅画,有的孩子画成连环画的形式,有的孩子利用情节发展的线形图来表示,在画过之后,孩子们发现这个小故事在结构上一环套一环的结构特点,同时也明白了有时一个小小的行为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读《笨狼的故事》时,读到《把家弄丢了》这一个故事时,我请孩子们根据老师读的故事,画一画笨狼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我没想到大多数孩子的画中都关注到文中提到的细节“白色的小木屋,窗子上挂着树叶编成的窗帘,墙上有三个好看的蓝色大字‘笨狼寓’”;在读到《晾尾巴》这个故事时,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故事中小动物的尾巴。在读书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将书中所描写的事物、情境具体化,在头脑中展开一副画卷。我利用“读写绘”的方式,将学生头脑中的画卷变成真实的画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孩子们对于色彩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在读《一千零一夜》时,我为孩子们制作了一张表格,请他们把故事中提到的人物记录下来,并通过阅读,用喜欢的颜色来表示好的人物;用不喜欢的颜色表示坏的人物。有的人物孩子们还用了两种颜色进行标记,孩子们说他在故事的前半段是个坏人,后来又变好了,所以用两种颜色进行标记。我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来分辨是非善恶。
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学生感觉到了文字书的魅力:虽然书中没有精美的插图,但是图画却透过文字映射到我们的头脑中,而且这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绘制。
随着学生的成长,我们在阅读整本书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对于书中的人物、情节有更准确的掌握,我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于书中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梳理。在读《彼得潘》的时候,我请学生用“情节梯”的形式将故事的情节进行梳理;在读《中国神话传说》时,我请学生用“树形图”来理顺文中的人物关系。在这种“读写绘”的读书模式中,学生对于文字书渐生好感。在绘制的过程中更让学生对文字有更深入的理解。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

加载中…